第一章(第7/8页)
与此相比,妊娠、分娩、育儿等等,则是女人路过的、用人身生理体悟的真实感和认同感。对于女人,是处女与否,生活感悟和观点就有天壤之别。婚否又截然不同。生过孩子与否或离过婚否,见解或观点又有很大不同。
不!不仅是观点,机体生理变化也相差极大。
身处不同的发展阶段,女人的思想或价值判断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对身处各个阶段的女性进行归类,归结为完全处女派、非处女未婚派、已婚未育派、有孕待产派(以上可统归为“未赐母爱派”)、生养经验派以及离婚体验派等。此乃根据不同体验而分类的方法。
如果女性们说话很投机,往往是觉得体验相同或相近,这比出生年代或生活层次更为重要。
就高中同学聚谈会而言,女性们肯定会不自觉地按结婚派、单身派或离婚派分伙交谈。结过婚的女性甚至会区别有无孩子,再行细分。
男人没有全席,也不会按生活体验分类,只是在童真与非童真之间划分差异,不细分婚否、有无孩子。男人往往看重有无经济能力,是大公司的优秀职员,还是中等企业的普通职员。按社会地位和性格脾气等分帮分伙。
不说男女哪一种分类法好。总体来看,完成全席的女人,让人觉得有点高傲自大。男人中的单身者,常显露出自我感觉良好的表情。这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而可笑之处。
女士优先
在外国,我感觉最麻烦的事,既非付小费,也非靠右侧通行,而是女士优先这种习俗。
从上下电梯到公共场所就座,万事必须让女士优先。而且离座时,男人要给她披上外套。仿佛西欧的男人,是一帮受雇的佣人。
我出生于东洋的岛国,不太了解这种女士优先的风俗始于何时何地,从多种角度思考,好像源于骑士道。
大家知道,十二世纪欧洲的贵族们,在被灌输对君主忠诚和勇敢的同时,还被要求时时处处照顾女性,这种风范作为一种骑士道,受到社会赞扬。
这种骑士思想传到十四世纪,随着庄园制度的崩溃,逐渐销声匿迹,好像只有照顾妇女儿童的传统习俗被保留了下来。
换句话说,这种习俗,是骑士道的残余,也是一种很好的德行,不仅是贵族,一般工薪人员或市民都接受了这种熏陶。
当时的骑士,净是些文韬武略的人。如果有战争,就策马奔赴疆场。无战事则作为领主,生活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过着优雅而富足的日子。
有的在宫廷或自己的围城里,接连举行宴会、游艺会和狩猎等,并对美貌的女性大献殷勤或投寄情书。与我国的平安朝贵族没有太大差别,是一群无端消耗金钱和时间的种族。
整日忙碌的国王和伺立其旁的武士,想仿效这群人流行起来的习惯,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探究妇女优先的习俗,是谁先做起来的呢?我认为过去的平民,压根不会理睬这样非常麻烦的习惯。唯有装模作样、讲求体面的男人,在追求中意的女人时,才会模仿骑士。这应是开端。
从那以后,这种习俗在平民之间蔓延、传播,没有贵族情结的美国人特别喜欢模仿,以致女士优先逐步形成为社会规范。
话虽如此,无名的平民只是崇尚和追求贵族精神,并没有这种思想境界。这种规范徒有形式而没有实际内容。美国的男人,尽管给女士开车门,让座位,却没有从思想深处尊重女人,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女性比我们脆弱而没有耐力”,从而感到心情舒畅。那种自负和无知,是相当严重的。
比起美国的女士优先制度,日本的男尊女卑要正式得多。
这样说事,并不是炫耀,也不是要为日本的男人辩护。日本的男人总认为自己比女人强而觉得了不起,事实上也是这样行动的,比起徒有其表的美国男性来,他们显得正直而率真。
男人为何会产生这种错觉,认为自己强而优越呢?实际上,男人的强是徒有其表,或说是外强中干。然而这种错觉根深蒂固。我曾说过几次,在此不再赘述。
很早以前的一天,象棋九段棋手升田在电视上说:“女人不行。女人没有发明东西的创造力。”
事实的确如此(当然有例外,从一般角度说),这不仅是“毕生追求新手段”的九段棋手升田的见解,也是男人对女人有优越感长期存在的理由。“做学问不用说,无论是烹饪还是茶道,真正具有一流水平的都是男人!”——出现这种骄傲的说辞,大概也是因为这种理由。
可是,这世界并非仅靠创造力或思考力就能成立。不可否认,这是推进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时常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但是仅凭这一点,不会使人类社会大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