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5/8页)

“啊,这儿就是婴儿的腿啊!”像她这样高贵的美女,深夜一个人一边抚摸着大起来的肚子,一边用手触摸面庞的身影,实在是美丽而妖娆。

对于孕育生命,女人会有着多么美好的体验呢?起初知道自己肚子里已怀胎,并感觉越来越大,感觉到胎儿头动或踢腿。自己白皙的腹部局部隆起,突出来的地方或许就是孩子的脚尖。这种体验该是多么肉感而现实呢?

怀孕初期,孕妇会呕吐,到了五个月,孩子就开始动起来。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孕妇食欲大增,腹部如釜如萁,最后需挺起胸脯才能走路。作为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体验胎儿发育、成长以及分娩的全过程。这是一种不分美丑、不分善恶、作为女人共同拥有的、包括母爱在内的特殊感受。

相比之下,男性的体验是多么贫乏呢?在养育孩子上,最多是妻子临产,在产房外静候佳音的准爸爸感受强烈一些。以往不过是有些挂记:最近妻子的肚子大起来啦!然后是模糊的期待和不安:再过几个月,我就当父亲啦!

因为男人玩弄不切实际的理论,观念性的也终归没有生理的确凿,因此怎么也赢不过生根于大地一般的女人。

很早以前,在某百货商场举办的照片展上,看到一张照片:母亲蹲在床边,用床单裹着脸,仔细地端详着刚出生的婴儿。

据说这张照片的摄影师是个美国人,名字忘记了,这张照片的题目是《这就是我的骨肉、我的生命》。

名副其实,这张照片完全表现了母子之间难以割舍的纽带关系,是杰作。

照片中,母亲和正在睡觉的婴儿一样,用床单裹着脸,坐在床边,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酣睡中的婴儿。那优雅而满足的表情中,洋溢着成为母亲的喜悦和诞下新生命的自信,眼睛像太阳一般明亮,充满爱意。

男人在这个时候,会不会露出这样充满喜悦和自信的表情呢?“这就是我的骨肉、我的生命!”——这世上有男人能这样断言吗?

如实说,我看着这张照片,对拥有这种美好表情的年轻女人产生了嫉妒。女人的一生,有着多么美妙、多么神奇的自身体验呢?一个人忍耐十个月后,就会产出新的生命,体会到这是自己的血肉形成的东西,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将相伴自己的终生。无论别人说什么,都能堂堂正正地宣布:这是我的骨肉!

如同前面所说男人待妻临产的感受一样。当孩子诞下,别人说“这就是你的孩子”时,男人才会稍有触动地反问“啊!是吗?”,离这是自己骨肉的至亲感相距甚远。此时他会想:这么说,是我的孩子,鼻梁有点高,可能像我吧。

岂止如此,有男人见婴儿皮肤很红,长着胎毛,让人心里不舒畅,甚至会怀疑:这真的是我的孩子吗?总之,女人从妊娠到分娩的十个月期间,男人们既不疼,也不痒,更谈不上孕吐和磨难,所以,也就不会有亲骨肉降生的震撼。

岩下志麻女士说:“我以为自己是比较果断的男性性格,但不管何种性格,母爱都表现得踏实且充沛。”这完全是因为有过妊娠、分娩这种活生生的体验。

与此相反,可怜的男人们没有体验,只是按照别人所说,来认定带着号牌的婴儿是自己的孩子。接下来只知道拼命地挣钱。

男人之中,没有人能够堂堂正正地说:这是我的骨肉、我的生命!那种自信的阙如和体验的可怜,导致他只专心追求女人。这么说,可能有点过于照顾男人了……

可怕的故事

自说上了年纪,其实是个仅三十五岁的女性,我从她那里听到了两个可怕的故事。

第一个可怕的故事是这种的。

据说在她过去认识的同性朋友当中,有个叫K子的已婚女子,是住在镰仓的良家太太,美丽、贞淑,也是已婚妻子的一面镜子。

K子在家里把夫婿伺候得很好,夫婿是进口商品经营公司的总经理,据说他俩是一对至为和睦的理想夫妻。

然而,风云突变,七年前的一天,夫婿突然患狭心症去世了。从那以后,她独守空房,精心呵护和养育独生女儿,基本上不外出与人交往,过着谨小慎微以避人耳目的遗孀生活。

可是,这位只有四十五岁、相貌依然很美丽的太太,不幸得了癌症,在半年前去世了。死得有点太早。

如果是淀川长治先生(2)在现场,一定会把“可怜啊,令人心酸啊”的话重复三遍。

故事至此,并无可怕可言,令人不解的是K子的临终遗言。

这个贞淑的遗孀在咽气之前,把孩子悄悄地叫到跟前,喃喃地说了一句话:

“我死了,别把我和你父亲葬在同一个墓里!”

除此之外没有叮咛,这句话成为唯一的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