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是一座岛(第10/16页)

看你的信,我觉得你并不真正了解你哥哥,也许他也并不了解他自己。无论如何,每个孩子成为今天自己的这个样子,他们的家庭都起到了最根本和最初的作用。你让你的父母抛弃你哥哥,那么他的人生就完了。这让我们想起我当老师的时候看到的一些可怜的孩子,家长不太懂教育,也不知道去学习,虽然给了孩子很多爱,但还是把孩子养糟了,然后他们就放弃了这些孩子。每每看到这种事发生,我心里就觉得很难过。你身为姊妹,这样的感受可能少一些,但我想你五十三岁的老父亲之所以会大哭,其中的复杂情绪,不是你能体会的,他未必只是可怜自己。即使他们真的放弃了你哥哥,他们的晚年,也必是痛苦的可怜的,到死都不会解脱。你是这个家里最有知识、悟性最好、表达能力最好的人,你甚至知道写信给我求助,所以我想,也许你能做的事,不仅仅是放弃。

有时家人真可怕,明明不是自己自由选择的,即使不喜欢,却不能放弃。可话说回来,有时候,不也正是因为不能随便地一走了之,才会逼着我们学习很多东西的吗?因为不能走开,所以就一个办法不行再想另外一个办法,学会坚持坚持再坚持,学会了解我们不能放弃的人,学会好的方法、好的沟通,这些都是我们在困难中摸索出来的,然后传承给下一代的。所以,不要把这些付出当做是单方面的牺牲,生活总是用它自己的方式拿走一些,又给我们一些。有一天你也会为人父母,这些方式和方法,都会用得上的。就像我自己,我在前一段时间,找到了一个新的方法和家人相处。我的一个朋友,和她的母亲对抗了很多年,在三十岁的某一天,突然开窍,终于知道怎么和母亲相处了。所以,我们并不知道生活的前路上到底有什么,也许是艰难险阻,但也许有柳暗花明,可是如果放弃了,那就只有遗憾了。至于你的哥哥,我觉得你可以试着重新去了解他,从零开始,像一个陌生人一样。再不行,也可以请求外界专家的帮助,但不要轻易说“我什么努力都做过了,我可以放弃了”,其实,你还没有。

小女人,大时代

水木丁:

你好!

我今年二十五岁,日语专业毕业两三年,在上海工作,拿不到三千的工资。每天倒是很清闲地朝九晚五,心里却慌得无着无落。同居了两年的男友感情倒是还有,孩子也打过,结婚却遥遥无期。之前因为他精神出轨分手了,后来他去我老家找我,我们又联系上了,不过心里却累得无力再继续。

生活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错位,然后就一直错下去。可能是从我到山东念大学开始,可能是从我毕业后没有立刻回到我朝思暮想的故乡而又邂逅了目前的男友开始,可能是从他第一次对我遮掩隐瞒而我又原谅他开始,可能是从爸爸反对我们交往我却坚持跟他到了上海开始,也有可能我本身就是许许多多错误的产物。

我不知道,自己目前的这个状态到底该怎么办。不管是工作,还是感情,甚至包括和家庭的关系,都走到了死角,问题堆积在一起,却没有解开的迹象。我是一个没有什么野心的人,但目前这个样子,别说赡养父母,甚至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在学校,成绩倒是上等,为什么一进社会,却变成这个样子呢?我真的想不明白。

我喜欢编辑之类的工作,也去出版社和论坛面试过,但显然专业素养还是欠缺,喜欢和擅长是两码事。日语翻译的工作我分别在两家公司做过,最后厌倦了工厂的枯燥生活和鹦鹉学舌的工具感,辞职。目前,我在上海一家医疗服务公司做医疗翻译,清闲之余感到时光流逝不等人,青春苦短,这样怎么可能过一辈子?也有人劝我去考公务员,或者建议我回学校重新学个什么专业技能,我都觉得不是很好,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我想做的工作,至少,我希望能够有一点可以自我安慰的社会价值,这样即使年华老去,一生也应该是值得的。

松可

松可:

你好。

前一段时间,我看过美国的一个针对女性幸福感的调查,具体的数据我忘记了,但是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调查显示,大多数的美国女性虽然承认自己的地位比从前提高了,赚的比从前多了,但是她们却都认为自己比从前更焦虑了,压力更大了,幸福感降低了。从前的你,可能还只需要对付一个家庭,把丈夫、孩子、邻居这些人际关系打点清楚就足够了,但是现在不同,一个女人也同样要面对这个庞大的世界,要和男人一样面对竞争和生存的压力,也要应付老板、同事、客户。可是,我们生存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因为它更多样化、多层次了,因为它有了更多的选择,“价值”这个词的意义变得更宽泛了,反倒让人更加迷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