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姐妹(第6/18页)

平井的父母在宫城县仙台市的青叶区,经营着一家已有一百八十年历史的老字号旅馆,旅馆的名字是“TAKAKURA”,用汉字写出来是“宝藏”。

说起仙台,这个城市以每年举办华丽盛大的七夕庆祝活动而驰名。最具特色的是仙台的“竹枝装饰”,在一根十几米长的巨大的竹竿上,挂着五个装饰有长彩条的花绣球。当然更少不了那些写着祈愿的长条纸、纸制和服、折纸鹤等用于祈愿买卖兴隆、祛病消灾的七夕小装饰。

仙台的七夕庆典,每年都在八月六日到八月八日这三天如期举办,不管这三天是星期几,都雷打不动。再过几天,以仙台车站为中心的商业街就会开始准备七夕的“竹枝装饰”了。每年的这三天里,都有累计超过两百万游客来到这里,参加这个热闹的夏日盛典。

从举办七夕庆典的仙台车站到旅馆“宝藏”,乘出租车只需要十分钟,所以这个时期自然就成了“宝藏”最忙的时候。

“叮叮咚咚”,门口的铃铛响了。

“欢迎光临。”

流一反常态地用很大的声音喊道。这样正好打破了眼前这伤感沉寂的气氛。

高竹也在铃铛响后,安定下来,她终于端起了咖啡杯。咖啡早已经没有了热乎气。

“欢迎光临。”

计听到铃铛的响声,从里间走了出来,身上穿着围裙。

可是,一个人也没进来。

这家咖啡店的入口构造有些与众不同。从地面沿着台阶下来,迎面是一个高两米的巨大木门,木门保留了木质特有的纹路光泽,门上欧洲风格的深雕装饰,在整扇门上产生的阴影,营造出了一种高档的感觉。

从这扇大门到咖啡店有一段没有铺装地板的空间,拓展出少许距离。所以如果只是听到铃铛响,并不能马上看到是谁进来了。

“……”

因为没见有人进来,流就侧过头去想再仔细确认一下。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进来。

“老板,小计!你们谁拿点儿盐过来,盐!”

“平井?”

即便是只参加完守夜和葬礼仪式就走,也无法想象她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计睁大眼睛看着流。

流也一样,本来刚才和高竹谈论平井的事还有些伤感,可是听到平井和往常一样高亢的声调,他大概也有些疑惑,竟然愣在那里,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平井或许想要请谁帮她拿点儿避邪用的盐,语气却像是在叫正在厨房里准备晚饭的妈妈:“快点儿!”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声音听起来还相当悦耳。

“哦,来了、来了。”流终于有了反应,他将厨房里装着食盐的小瓶拿在手里,“嗵嗵嗵”一路小跑,奔向门口。

大家以为店门口站着的还是那个衣着花里胡哨的平井呢。高竹甚至怀疑道:“是不是她妹妹没有死啊?是不是她编的啊?”或许连计也是这样想的,两个人对望了一眼。

“啊!累死我了!”

平井拖着散漫的脚步“啪哒啪哒”地走了进来。虽然走路方式还是和以往一样,身上穿的衣服却不再是大红、嫩粉那种花里胡哨的颜色,今天她正儿八经地穿了一身丧服。头发也不是带着卷发筒的爆炸式,而是规规矩矩地扎了起来,所以不管是谁看到她,都觉得她变成了另一个人。

穿着丧服的平井坐在了正中央的桌席里,她举着右手对计说道:“对不起,能给我一杯水吗?”

“啊,来了!”

计慌忙进厨房倒水去了,尽管没有着急的必要。

“呼。”平井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伸展四肢,几乎像个“大”字似的坐在椅子上,小小的黑色正装包晃晃悠悠地挂在右手腕上。

流的手里依然拿着那只装着食盐的小瓶,高竹坐在吧台那儿,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平井。

计把水倒进玻璃杯后,返了回来。

“谢谢。”

平井把包往桌子上一放,立刻端起杯子,一口气把水喝光了。计被平井喝水的方式惊得合不拢嘴。平井喝完水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再来一杯。”

说着,她把空了的玻璃杯递给计,计接过杯子,马上又进了厨房。

平井用手背胡乱地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又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看到这样的情形,流叫了一声“平井”。

“什么?”

“那什么……”

“嗯?”

“不是,该怎么说呢……那什么……”

“……”

“请您……节哀……顺变……”

流本来是想要表示一下哀悼的,可平井表现出的样子实在是太若无其事了,流只能犹犹豫豫地把表示哀悼的话语试探着说了出来。

高竹也只疑惑地低了低头,表示了哀悼之意。

“你是说我妹妹吗?”

“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