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荡的年月(第3/5页)

至元五年前后阿里麻里地区的情况在汉文史料中语焉不详,我们所能依据的只有波斯文史籍。宏达迷儿在其著作中描述了阿鲁忽和海都的战争,惜未说明发生的地点:“[阿鲁忽娶兀鲁忽乃妃子以后,]这时海都汗在别儿哥汗的援助下,举起了反抗的旗帜,双方进行了两次战斗。在第一次战斗中,阿鲁忽战败,然而在第二次[战斗]中,他获得了胜利。”(注:宏达迷儿:《旅行者之友》,德弗雷麦里法文节译本,第68页。)

迷儿宏德的《洁净园》中保存了一段关于海都是如何得到别儿哥的援助的记载:当别儿哥接到了海都要求提供援助的请求后,要巫师为他卜测此举之凶吉。巫师告以海都将大吉。于是别儿哥允诺以人力和财力援助海都,并在海都战胜阿鲁忽之后,承认他为察合汗国之主。(注:见巴托尔德:《蒙古入侵时代的突厥斯坦》,英译本,1968年,第491页。)迷儿宏德接着叙述了海都在得到别儿哥的援助后与阿鲁忽作战的过程:阿鲁忽从他的诸将中选一人与海都作战,但兵败被杀。此后,阿鲁忽又派出一位诸王率领大军前去,这一次战胜了海都。(注:见《蒙古入侵时代的突厥斯坦》,英译本,第491页。)宏达迷儿说,此事发生于伊斯兰太阴历662年(1263—1264),即阿鲁忽死去的前一年。(注:宏达迷儿:《旅行者之友》,法文节译本,第68页。)宏达迷儿关于阿鲁忽死期的说法是错误的,但重要的是它披露出阿鲁忽与海都的斗争,发生在他死前一年。

《木阴历史选》明确提到了阿鲁忽的逝期:“在伊斯兰太阴历664年(1265—1266),他由于生病自然地死去。他的墓地在阿力麻里。”(注:欧班夫人校勘本(Extraits du Muntakhab al-Tavarikh-i Mu’ini,anonymed Iskandar,publies par Jean Aubin,Teheran,1957),第104页。)据此可知,直至阿鲁忽去世,即1265或1266年初,阿力麻里仍在察合台汗国的控制下。但在一年内,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兀鲁忽乃妃子在察合台汗国诸王亲贵大臣的支持下,立己子木八剌沙为汗。消息传至汉地后,忽必烈派出察合台后王八剌归国,把木八剌沙赶下台,夺取了察合台汗国的权力。值得注意的是,札马剌·哈儿昔说木八剌沙的即位大典不在虎牙思,而在Ahankran。而木八剌沙被八剌擒获的地点则在费尔干那盆地的东端忽毡附近,时为回历662年12月(1264年3月31日—1264年4月28日)。(注:《苏拉赫词典补编》,华涛汉译本,第94页。)这个时间我们在前面已作校正,此处不赘。而瓦撒夫则提到八剌击败木八剌沙后,亦不在传统的大斡耳朵所在地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而在斡思坚(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奥什州乌兹根市)宣布即汗位,时为1266年。综合上述诸史的记载,可以进一步把海都侵占阿力麻里的时间大致框定在木八剌沙在位之前不久,即1266年,亦即至元三年。

海都夺取阿力麻里并非孤立的事件。同一时期,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在中亚许多地方发生冲突。拉施都丁说:“由于察合台的兀鲁思与海都之地相接,有些地方为海都所占,八剌曾数度与海都作战。”此段中,“有些地方为海都所占”一句,波斯文原文作ba’zīqāidūbidast furūgirifta。(注:波斯文原文见《史集》卡里米波斯文刊本,第537页。)《史集》俄译者认为bazī与qāidū之间存在“耶扎菲结构”,译为“海都的一些”,把b‘azīqāidū合在一起看作宾语,而主语则是上句中出现的八剌,全句译作:“[八剌]夺取了海都的一部分领地”。(注:《史集》俄译本,第2卷,第91页;汉译本,第164页。)笔者认为ba‘zī“一些”与qāidū“海都”之间没有“耶扎菲结构”,ba‘zī是宾语,qāidū是主语,故译之如上。(注:波义耳也是这样译的,见《史集》英译本,第2卷,第139—140页。)

海都所占据的,除了汉文史料提到的阿力麻里之外,尚有其他地方,这在《瓦撒夫史》中记载得最为清楚。作者说海都占据了“从塔剌思、肯切克、讹打剌、可失哈儿和阿母河那边地区的整个地带”。(注:《瓦撒夫史》第1卷,波斯文,第133页;德译本,第127页。)作者接着又说:“当海都利用事端变化(按,据上下文,似指阿鲁忽死后,察合台汗国内乱),抱着寻找合罕军队的目的,从塔剌思的肯切克出动时……”(注:同上书,波斯文,第135页;德译本,第128页。)从上述瓦撒夫提到的一连串地名看,海都占据了从亦列河直至忽阐河的地盘,即亦列水、碎叶水和塔剌思河流域这一片中亚最为肥美的草原,由此发迹起来。

八剌即位后,短期内即控制了察合台汗国,并开始努力收复被海都夺去的土地,在阿母河以北地区和忽阐河以东草原出现了以元廷为后盾的察合台汗国,与受到朮赤兀鲁思支持的窝阔台汗国两大势力对峙的局面,导致双方诉诸武力。海都在忽阐河畔的会战中受挫,后得新即位的钦察汗蒙哥帖木儿的援助,举兵再战,大败八剌,迫使他向西溃逃,退入阿母河以北地区。(注:参见拙文《至元初年的察合台汗国》,南京大学《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9辑,1985年。)海都控制了忽阐河以东草原,八剌则困居阿母河以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