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三章 发兵琉球(第5/9页)

尚宁王是真的很莫名:如此蛮横不讲理,这还是人干的事儿吗?

萨摩使者仍是摇头:不不不,吾辈乃仁义之师,师出无名的事情是不会干的,打你们,自然有理由。

什么理由?

因为你们欠钱不还。

这是实话。

在和萨摩的多年贸易经济往来中,琉球朝廷确实有问对方借过不少次钱,仅尚宁王在位期间,他们和岛津家就至少借过五次钱。

但是请你注意,虽然次数是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金额也很多。

像尚宁王,前后五次拢共也就借了250贯文,当时日本国内铁炮一杆差不多在百贯左右,也就是说,最多相当于三杆洋枪。

不过借了就是借了,再加上的确未有归还,因此人家真要拿这事儿当借口来揍你也不是不行,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打得过人家。

应该讲,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际上来看,当时的琉球要想在军事上战胜萨摩藩,连百分之一的可能性都没有,不过在萨摩使者给出投降期限扬长而去之后,琉球朝廷上下却并未出现一边倒的投降带路风气,相反倒是主战派的声音更为响亮些。

这主要是包括尚宁王在内的很多琉球权贵都相信,如果日本人真要胆敢犯境,那么大明王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当然,也有不少大臣认为,明朝未必会管咱们,就算管了,也免不了一场生灵涂炭,你看朝鲜,在大明出兵前八道领地里有七道被倭寇占据,饱受战火肆虐,与其这样,还不如低个头得了,即便不是直接跪地求饶投降称臣,那至少也给纳个贡呗。

眼看着这边两派正炒的火热,那边则已然是刀剑出鞘了。

庆长十四年(1609年)三月四日,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岛津家点兵三千,战船百艘从萨摩出发,领军大将是当年在露梁海战中抄过李舜臣后路的桦山久高。

临走之前,岛津家久还搞了一次阅兵仪式,为了鼓舞士气,时年七十有二的前任当主岛津义弘也有策马列席,在共同祭拜过列祖列宗八方神灵后,三千将士踏上舰船,扬帆远航。

因为途中遭到风暴,故而船队被吹散分为三支,其中,总大将桦山久高部于当月7日早晨在奄美大岛笠利湾的津代凑(今奄美市笠利町手花部的津代地区)登陆;副大将平田增宗则率大部分武士在同日申时许于笠利湾的深江浦登陆;第三支部队在奄美大岛西南的西间切(今大岛郡宇检村宇检)登陆。

虽说在日本人来之前,一些强硬主战的琉球官员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食君禄忠君命,人在城在人亡城亡,大有一副来信砍的派头,可当他们看到当年在朝鲜搞死过李舜臣,在关原爆过德川家康的岛津家武士真的就近在眼前的时候,立刻二话不说,纷纷连夜就带着家眷细软跑了。

还有没跑的,则直接当了带路党,比如奄美大岛的一些酋长就对登陆上岛的萨摩军异常友善,不仅不抵抗,干脆箪食浆壶夹道欢迎,以接王师。

当月24日,日军三路汇合,直驶琉球本岛,一路上几乎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尽管琉球军民组织了些许抵抗,但下场基本无外乎被瞬杀。

4月1日,三千人马齐聚首里城下。

首里是王城,尚宁王是国君,就算想逃,也已是无路可去了,于是只能调集御林军四千余人出城迎战。

人数占了优并且还能据城而守,应该讲从理论上看,琉球方面的胜算还是蛮大的。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

这那个年头,但凡打仗,那萨摩人就是一个魔咒般的存在,只要战场上碰到他们,那等于就如同火影里被开了伊邪那岐——自己的一切优势都会在对方面前化作乌有。

4月5日,首里城被攻陷,四千琉球军全军覆没,尚宁王本人也成了萨摩的俘虏。

打完仗,抓完人,接下来就该是善后了。

虽说是占了人家全境,可萨摩人倒也没有自己动手亲历亲为地统治琉球的打算,而是准备弄一套以琉治琉的方案——先让尚宁王臣服自己,然后留下驻守官员,再叫琉球方面每年按时纳贡。

当然,表示臣服可不是嘴巴上随便说说就算完的,那得立字据,具体说来是由萨摩人先写一份降表,大致内容如下:

我本琉球国王/大臣×××,近两年来,岛上各种奇观不断,从河图、麒麟到独眼石头人、大乌龟之类的一应俱全,有时候买条鱼回来杀了吃还能在鱼肚子里找到黄绢,晚上睡觉都能听着狐狸叫,所以我坚信,这是要变天了。

没过多久,果真是天兵杀到,三千萨摩精锐以所向披靡之势迅速登上了琉球列岛。

说真的,我等这一天等了很久了,要知道我都已经开始学萨摩方言准备为天军带路了,可不想你们进军速度太快,我连太君别开枪是自己人都还没来得及说顺溜,首里城就被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