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叁 第三章 发兵琉球(第6/9页)

事已至此,我只后悔自己没早点开始学萨摩话,不过有道是革命不分先后,我想我现在顺应潮流,响应萨摩天兵的号召及时投降,为诸大人进驻琉球贡献一些绵薄之力,应该也还算为时不晚吧?

PS:我是真心想要投奔光明,这才写下这份降表,绝非有人拿刀持枪在背后逼我,真的。

写完之后,再让尚宁王以及琉球百官每人都照样誊抄一封并在下面画押签字,以示归顺诚意。

排第一个的当然是尚宁王,因为只要他肯写,那其他人也就基本上没问题了。

尚宁先是看了一眼这篇东西,再看了一眼和他一起被召过来的琉球百官,长叹了一声,泪水涟涟地拿起了早已为他准备好的毛笔龙飞凤舞了起来,写完之后,读了一遍,又一声长叹,接着,签下了名字,盖上了金印。

群臣一看王上都签字了,哪里还有不认怂的道理,只见他们纷纷各自挥毫,誊抄降表签上大名,然后交给在场的萨摩官员。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在场的萨摩大伙都非常满意。

但终究还是响起了一声不和谐之音:“老子不签!”

众人转头望去,就看到一个琉球官员一边大声说道:“我既为琉球之臣,只有为国尽忠,哪有屈膝向尔等下跪讨饶的道理?!”

一边说着,一边还把笔墨狠命地摔在地上,又把纸给扯得粉碎。

一看来了刺儿头,萨摩武士们立刻全都围了上去,先问你是谁,什么来头。

“在下三司之首,亲方谢名利山。”

三司的全称叫三司官,类似于内阁成员,主要负责国内政务,总共由三人担当,其中地位最高的那个,会被国王授予亲方这一称号。

谢名利山,姓谢名,名利山,据书上说,这家伙身高在一米八上下,体格魁梧健壮,肤色浅黑,人如其貌,倒也是个相当硬实的汉子。

其实他并非土生土长的琉球本地人种,其祖籍乃系中国福建,公元1549年生于琉球的久米村。说起来这个久米村和中华大陆的关系很深,早在洪武年间朱重八治世的时候,为了帮助相对落后蔽塞的琉球兄弟,明太祖特地下了圣旨,命福建沿海一带村落里读过书的、会开船的、能修东西造东西的这一类技术性人才移民琉球,其中,来到久米村的有三十六户人家(一说虚数),史称久米三十六姓,这谢名利山的祖先,也是三十六姓里的一员,本姓郑。

所以利山还有个中国名字,叫郑迵。

不光祖上有中国血统,这谢名利山还真去过中国。

公元1565年,16岁的他被选为官派留学生,送往明朝留学,进入了南京的国子监学习,7年后返回琉球,之后又多次担任使者出访明朝。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亲华派。

公元1606年,也就是萨摩攻来的三年前,57岁的谢名利山被选为三司官之首,荣获亲方之称。

在琉球,虽说百官的任命之权都掌握在国王手里,但三司官由于位高权重等原因,故而不能让王一个人说了算,得大家一块儿选。

参加选举的是百官,总人数在一两百,拥有被选举权的是由国王挑出来的十来个精英,只不过按惯例,王族是不能参选在内的。

且说在当上三司官之后不久,谢名利山便摊上了萨摩来袭这一档子破事儿。

其实,因为考虑到琉球和自己的关系百十年来都挺不错,所以岛津忠恒还是比较讲人情地先写了一封信过去,表示只要你们肯投降,那我们就不打了,不然真要刀兵剑戟地闹将起来,你们肯定会死得特别难看。

该信一传到琉球,立刻在朝中引起了一场小地震。

有大臣认为,恐怖大魔王鬼石曼子又要降临了,果然还是投降比较好吧。

这样的想法很快就占据了朝廷的大多数,大家纷纷表示,与其被人打一顿之后投降还不如主动地、自觉地,率先恭顺,反正结局都一样,当然得选一条不用吃苦头的道儿。

唯独一人,以异常坚决的态度反对投降,他就是谢名利山。

“萨摩不过一藩,若琉球举国投降日本的一个藩国,那则连藩属的待遇都没有了。”

这话是说给尚宁王听的,意思就是你现在好歹还能算是大明公司分公司的总经理兼股东,可一旦跟了萨摩走,那多半也就只能混个部门主管了,个中利益,自己衡量吧。

尚宁一听当然不干了,可一想到赶不走萨摩人一样要做部门主管,所以心中还是相当忐忑。

“王上不用担心,一旦开战,大明必然会派援军!”

有中国血统,去过中国留学,并和北京明廷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的琉球国第二号人物亲方谢名利山面对满朝文武的质疑,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

在尚宁王看来,不管怎样,既然利山敢这么说,那多半是他心里有了底,或许已经给人家写过信了,或许是别的哪样,总之,像他这样的人,应该是不太会满口跑火车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