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10/33页)

此时,萨珊波斯的军事统帅由贝利则斯接任。因为初战告捷及顺利进军,贝利则斯误认为年轻的贝利撒留无计无谋、胆小如鼠,以为东罗马军不堪一击,德拉城唾手可得。公元530年,他率领4万精锐波斯大军直扑德拉城。

贝利撒留唯有完全依靠城防工事的保护与敌人周旋。他在城内布置了大批军队,在开阔平坦的城外挖掘纵横交错的交通壕,以掩护待命出击的骑兵。刚愎自用的贝利则斯十分轻敌,认为波斯军很快就会击败东罗马军并攻占城池。

战斗开始后,萨珊波斯军发起猛烈进攻,东罗马军接连失利,中军发生动摇。就在危急时刻,贝利撒留指挥埋伏在两翼的骑兵出击,出其不意地从两个方面夹击波斯军侧后。在东罗马骑兵的冲击下,波斯军阵脚大乱,全军溃败。统帅贝利则斯看到大势已去,弃军逃走。波斯士兵丢弃武器,四散奔逃,有5000人阵亡、8000人被俘。

公元531年,波斯军渡过幼发拉底河,从叙利亚沙漠方向发动进攻。贝利撒留统兵2万前往援救。波斯军发动多次进攻,都被贝利撒留巧妙挫败。但是,东罗马军中的骄傲轻敌情绪日益高涨,加上当时的贝利撒留尚不满26岁,其部下诸将欺其年轻,经常不服从他统辖,全军缺乏行动一致性。

本来,贝利撒留制定了通过拉锯战来消耗波斯军有生力量的战略,但他的部将急于立功,不遵守他的命令,轻举妄动,擅自出击,以致在卡尔基斯城附近轻易与波斯军主力交战。在战斗中,位于东罗马军右翼的阿拉伯人在波斯士兵拼死攻击下临阵逃脱,使东罗马军陷入绝境。在贝利撒留的激励下,东罗马军左翼的步兵在幼发拉底河岸背水一战,最终顶住了波斯骑兵的冲击,并趁夜巧妙渡河撤退,摆脱了危险。波斯军取得了卡尔基斯会战的胜利。

公元531年秋,波斯国王科巴德一世逝世,国内发生继嗣之争,政局动荡不安。双方的战斗尚未结束,此时正是东罗马军寻机打击萨珊波斯的绝佳机会,但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为了恢复西罗马故地,准备集中全力对非洲用兵,进攻汪达尔王国。他急于结束与波斯的战争,不顾有利形势,主动求和。公元532年,双方签订和约,规定东罗马撤回德拉城的驻军,向波斯支付黄金1000磅。

这是一场没有经过决战定出胜负就停战媾和的战争,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不惜以金钱换取和平而结束的战争。当时,波斯军在数量和质量上始终占绝对优势,但东罗马军在足智多谋的贝利撒留指挥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给了波斯军很大打击。因此,战争虽然以查士丁尼一世以接受屈辱条件结束,但他内心并不认为萨珊波斯是东罗马的致命威胁。

双方停战后,波斯新王库斯鲁一世利用和平时机,致力于稳定国内政局,大力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实施一些措施,他巩固了王位和中央集权统治,也使波斯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增强。

库斯鲁一世是个野心勃勃的人,他进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国力,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扩大自己的版图。当改革刚刚取得成果时,他得知东罗马军已征服汪达尔王国,正在向东哥特王国进攻。库斯鲁一世非常不安,担心东罗马势力的强大会威胁到波斯的生存。公元539年底,东哥特国王维提吉斯派特使向库斯鲁一世求救,要求他一起从东西两个方面夹攻东罗马。库斯鲁一世趁火打劫,先唆使阿拉伯酋长进攻东罗马,尔后以援助阿拉伯人为名,撕毁和约,向东罗马宣战。

公元540年春,库斯鲁一世亲率大军从首都泰西封出发,沿幼发拉底河西岸前进。东罗马人猝不及防,加上东罗马军在幼发拉底河防线上兵力薄弱,无法与波斯军对抗,库斯鲁一世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给予东罗马军以自阿德里亚堡战役以来所没有受到过的打击。

在镇压小城苏拉的反抗后,库斯鲁一世率军进攻希拉波利斯、卡尔基斯等城,勒索得到巨额赎金,然后直捣叙利亚首府安条克。库斯鲁一世下令波斯军围城,并亲自指挥大军攻城。在强大的攻势下,东罗马守军伤亡惨重,许多士兵从旁门突围逃走。安条克城陷落了。

为了报复,库斯鲁一世下令波斯军大肆烧杀抢掠。寺院受劫掠,房屋被焚烧,人民遭屠杀,劫余的居民被掳往波斯。随后,库斯鲁一世挥军进攻地中海东岸地区,如入无人之境,取得了一连串胜利,掠得财宝不计其数。于是,他日渐狂妄自大,野心不断膨胀,认为小亚细亚和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