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8/33页)
东哥特军第二次包围罗马城历时整整一年。不过,这次东哥特人内部比较团结。相对应的是,查士丁尼一世虽然派贝利撒留返回意大利率军作战,但因为忌怕将领专权自重,不愿授以统一指挥军事的大权,致使东罗马各将领不能很好地配合。
托提拉在战争中也显示了较高的军事才能。他并不强攻罗马城,而是严密封锁运粮进城的道路,扫清罗马城周围的敌人。罗马城内饥荒日甚,待援无望,人心惶惶。公元546年12月,在内应接引下,东哥特人攻入城内。
托提拉对敌视东哥特而拒不投降的罗马元老痛加斥责,并没收他们的财产。他认为,罗马城及周围地区已破败不可守,不久就率军撤出罗马城。
当然,托提拉并没有摆脱蛮族领袖所常有的局限。他不能在名分上摒弃东哥特对于东罗马的从属地位,也不能彻底破坏罗马旧制,强化东哥特的国家机器。他不仅采取讨好罗马元老的措施,还数次向查士丁尼一世求和。
查士丁尼一世虽然因在意大利连遭挫折而大为沮丧,但仍顽固地拒绝同东哥特媾和。在缓和同萨珊波斯的紧张关系后,查士丁尼一世委任太监那西斯为指挥意大利战事的统帅,并招募三四万新军增援在意大利的东罗马军。
公元552年,东罗马军大败东哥特军于意大利中部的塔地那,托提拉阵亡。公元554年,那西斯率军又消灭了东哥特人的残余势力,并驱逐法兰克人到阿尔卑斯山以北,从而实现了查士丁尼一世征服意大利的梦想。
同一年,西班牙的西哥特首领国发生内战,阿那塔其推翻国王阿吉拉,自立为王。他请求查士丁尼一世派兵来支援他。东罗马军借机占领了西班牙东南部的许多城市。
复辟旧罗马帝国是查士丁尼一世一生怀抱的政治理想。汪达尔王国和东哥特王国被剿灭,北非和意大利被征服,查士丁尼一世的人生理想似乎快实现了。可惜,他的理想、他的活动都背离历史前进的方向,他的事业也就不可能真正成功。他非但没有重建成旧罗马帝国,而且把东罗马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查士丁尼一世收复西罗马故地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对外侵略扩张,而且是以维护奴隶制经济为目的。无论是在意大利还是在东罗马国内,奴隶制生产关系在6世纪早已崩溃瓦解,查士丁尼一世以恢复罗马旧制的名义侵占北非和意大利,就不能不在各个方面起到维护甚至加强残存的奴隶制度的作用。这是逆历史而行的。
西部战争耗去了东罗马大量的财力、兵力。阿那斯塔修斯一世留下的黄金有32万磅之多,查士丁尼一世将之挥霍殆尽。开支浩大,于是就加紧对人民的盘剥,所设新税竟达18种之多。到查士丁尼一世晚期,东罗马的国家财政仍不免破产。为保证西部战争的进行,查士丁尼一世在公元545年与波斯议和后,大量裁减东部驻军,并长期拖欠他们的薪饷,实际上是放松了对东罗马本土的防守。
公元562年,东罗马被迫以屈辱条件同波斯订立“五十年和约”,每年“补贴”波斯黄金3万索里达(古代罗马帝国的货币)。当东罗马军在北非和意大利不断征战和庆祝胜利时,斯拉夫人联合保加尔人不断入侵巴尔干半岛,抵达亚得里亚海、科林斯湾、爱琴海沿岸,威胁到东罗马的心脏地区。
在东部的退让并没有在西部得到补偿,东罗马对北非、意大利的统治也不稳固。在北非,柏柏尔人不断袭击东罗马军。在意大利,东罗马的重税盘剥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东罗马的希腊文化传统与意大利的拉丁文化传统的差异又促使反东罗马的情绪高涨,查士丁尼一世不得不给当地的居民一定的自治权力。国力衰弱的东罗马此时已无力派重兵守卫新征服地区。公元568年,伦巴德人攻入意大利北部,后又南下,东罗马在意大利只剩下几个设防城市及其周围的狭小地区。而东罗马本土则受到波斯人和斯拉夫人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事实上,东罗马努力一统罗马是不可能的。因为东、西部教会的分裂倾向是东、西罗马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结果,非人力所能扭转。查士丁尼一世为讨好西部教会而压制一性派(在基督教里,认为耶稣的本性仍然和神性在一起而非人性,即使他已经在人间实现了人的生死轮回。一性论学说宣称,在耶稣基督人的里面只有一个神性而非两个,即神性和人性,正如公元451年卡尔西顿宗教会议上所宣称的一样。当时,东罗马帝国居民以信仰一性派为主)的政策,加深了东罗马的埃及、叙利亚诸行省同中央政府的矛盾,加剧了东部教会内部的不和,不利于统治。为调和同一性派的矛盾,他于公元546年发布所谓“三章令”,谴责在查尔西顿会议上已恢复名誉的提奥多勒等三人(被一性派视为“异端”的提奥多勒等三人);553年又召集第五次全体教会会议(君士坦丁堡会议)以确认“三章令”。但查士丁尼一世此举不仅受到查尔西顿派(与一性派相对立的基督教派别。当时,西罗马帝国居民多信奉此派别)的西部教会的强烈反对,也未能平息一性派的不满。后来,西部教会虽被迫屈从皇帝的旨意,但东、西部教会从此嫌隙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