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13/33页)

同样面临困境的东罗马,其皇帝却没有那么乐观,恢复实力远远没萨珊波斯顺利。公元565年1月,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去世,他儿子查士丁二世接手东罗马这个烂摊子。面对财政困窘、吏治混乱、军事无力、人民斗争不断的局面,查士丁二世及时改变了查士丁尼一世的对外政策,也想通过改革内政来挽回帝国颓势。只是,查士丁二世既没有查士丁尼一世那样能忍耐,也没库鲁斯一世那样顺利地进行改革。

公元571年,查士丁二世莽撞地下令停止向萨珊波斯支付年金。库斯鲁一世立即以查士丁二世撕毁条约、拒纳年金为名,率领波斯军进攻德拉城。经过5个月的厮杀,德拉城陷落。最终,在索得黄金4万磅后,波斯军后撤,双方暂时休战。

查士丁二世原以为自己实力恢复了,没想到萨珊波斯实力恢复得更快,一样能将他追着打。战争失利后,查士丁二世在国内外声望扫地,苦于强国无策,终日闷闷不乐,最后精神失常而死。

公元578年,查士丁二世的养子、将军提比略二世继其后成为东罗马皇帝。为了集中全力同波斯进行战争,提比略二世在帝国其他方面都采取守势,不惜花费巨额款项与阿瓦尔人和解。这个不十分高明的策略遭到惨败。面对残破的局面,他同样回天乏术,于公元582年在声声悲叹中死去。同年,其女婿、将军莫里斯奉遗诏登上帝位。

在莫里斯当皇帝期间,历史给了东罗马一个机会,但遗憾的是莫里斯并未抓住机会实现东罗马的永久性翻身,还因治理不善死于兵变。

公元579年,波斯王库斯鲁一世逝世,其子霍尔密资德四世继位。随后,萨珊波斯内部巴比伦、苏萨、达尔马提亚相继发生叛乱,阿拉伯等地拒绝向中央政府缴纳贡赋;在外部,西方有宿敌东罗马,东方有随时入侵的突厥,内忧外患一齐涌来。

公元589年,萨珊波斯阿塞拜疆驻军统帅巴拉姆·楚宾率领部分贵族发动叛乱,杀掉霍尔密资德四世,篡夺了王位。霍尔密资德四世的儿子库斯鲁二世逃往东罗马,请求东罗马皇帝莫里斯保护。

莫里斯将这件事想得过分简单,以为帮助库斯鲁二世当上萨珊波斯王,萨珊波斯就不会再与东罗马打仗了,就可以实现两国永久性和平。于是,莫里斯答应库斯鲁二世的请求,派将军那尔翟斯率7万大军援助他。东罗马军在幼发拉底河畔击败波斯军,乘胜于公元591年攻陷波斯首都泰西封,杀掉巴拉姆·楚宾,把库斯鲁二世扶上波斯王位。

继位之初,库斯鲁二世为表示感激,向东罗马做出了一些重大让步,将亚美尼亚大部分和伊比利亚一半割让给东罗马,双方订立“永久和平协定”。但是,新任波斯王库鲁斯二世是颇有才智和野心的人,借东罗马力量登上王位,并不是为了与东罗马订立“永久和平协定”,而是为了赢得机会和时间解决国内问题,巩固王位,扩大势力,增强国力。他与东罗马和好后,一面派兵出击突厥人,守卫东部边疆;一面稳定国内政局,注意休养国力。

上天赐给莫里斯可以强大起来的机会,他视而不见,做出了天真愚蠢的决定,帮助萨珊波斯迅速平定内讧,没多久莫里斯就面临噩运了。由于阶级矛盾激化,公元602年,东罗马发生兵变,莫里斯众叛亲离,很快被杀死。不久,福卡斯当上东罗马皇帝,但遭到元老、大地主、行政官吏和高级军官的反对,东罗马陷入内战,其行政机构完全瘫痪。

库斯鲁二世打着为莫里斯复仇的旗号,于公元606年率领大军攻打东罗马。东罗马将军凯尔马努斯被波斯军斩杀,德拉城也被攻克。库鲁斯二世率军继续攻城略地,趁机抢掠财物。公元608年,一路波斯军进攻卡帕多西亚、比西尼亚、卡拉奇亚,另一路波斯军攻占卡尔西顿城后,联合阿瓦尔人、斯拉夫人向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挺进。

东罗马皇帝福卡斯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付危局。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东罗马元老、大地主和行政官吏再次谋划发动政变,推翻福卡斯,推举非洲行省省长希拉克略当皇帝。公元610年,希拉克略率舰队向君士坦丁堡进军,在达达尼尔海峡击败支持福卡斯的军队,顺利进入君士坦丁堡,推翻并处死福卡斯,成为东罗马皇帝。

不过,希拉克略当皇帝并不轻松。东罗马国内战争虽然结束,但波斯军兵临君士坦丁堡,直接威胁到帝国生存。这是东罗马建国以来最黑暗的时代。希拉克略千方百计想排除重重困难,挽救危急中的帝国。为阻止波斯军的攻势,他任命策划扶植他当皇帝的普里斯库斯为东方统帅,并派自己的弟弟德奥多尔斯驻守战略要冲西里西亚山口。公元611年,普里斯库斯与希拉克略关系破裂,阴谋反叛,东方战线形同虚设,东罗马根本无法与波斯军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