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14/33页)

至于库斯鲁二世,他摆出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姿态,却将重点放在掠夺东罗马地方行省上。在蹂躏小亚细亚之后,波斯军于公元609年进攻叙利亚,于公元611年再次攻占安条克。

当地的广大下层人民,特别是犹太人,认为波斯人是来解救他们的,积极配合反东罗马。公元613年,波斯大将夏尔·巴尔兹率军攻占大马士革,并进攻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圣地,守城东罗马军拼死抵抗。经过80多天激战,东罗马守军寡不敌众,耶路撒冷城被攻克。

公元616年,夏尔·巴尔兹又率领波斯军侵入埃及,攻陷亚历山大里亚城,到公元619年征服了整个埃及。

同时,另一支波斯军队出征小亚细亚,直抵博斯普鲁斯海峡,再次威胁到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波斯军兵锋所至,本都沿海经安基拉到罗得岛许多城市望风而降。庞培等罗马帝国将军在几百年间夺占的土地,在短短几年中就全部被波斯王库斯鲁二世夺走。埃及、阿拉伯、巴比伦、叙利亚及小亚细亚的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美地亚等地,都先后臣服于波斯,萨珊波斯版图扩大到了极点,达到空前绝后的极盛时期。

公元617年,波斯军又一次攻占卡尔西顿城。库斯鲁二世与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等蛮族订立同盟,共同进攻君士坦丁堡。

东罗马面临的形势非常紧张,君士坦丁堡被围困,粮道断绝,军费匮乏,士气低落,人心浮动,加上疾疫流行,城内混乱不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希拉克略无计可施,打算放弃君士坦丁堡,迁都迦太基城。主教塞尔基乌斯竭力劝阻,希拉克略这才打消迁都念头,决心坚持战斗到底。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他号召帝国内部各阶级、各阶层都要团结在他周围,准备与波斯人决一死战。

由于局势严峻,也由于皇帝下定了战斗到底的决心,东罗马各阶层空前团结起来。而在他们支持下,希拉克略在国内迅速完成旨在加强军事力量的三项改革:建立军区制度,将地方军政大权集中于军事长官一身,迅速完成战时体制转变;把土地分给军人,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加强军队的经济基础;利用宗教的精神和物质力量,大批动用教产,以“圣战”号召全国军民同仇敌忾,与“异教徒”波斯人决一死战。

为了争取时间备战和训练军队,希拉克略向波斯王库斯鲁二世提出休战。库斯鲁二世严词拒绝,发兵进攻君士坦丁堡,逼迫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投降。

公元620年,夏尔·巴尔兹率军从埃及赶到卡尔西顿,参加围攻君士坦丁堡。得到增援的波斯军乘船强渡博斯普鲁斯海峡,试图从海上进攻君士坦丁堡。东罗马舰队拼死拦击,波斯军伤亡士兵4000余人,进攻受阻。

见此情景,库斯鲁二世向希拉克略提出休战条件:东罗马每年向波斯交付2000塔兰特(古代中东和希腊-罗马世界使用的质量单位。在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计量系统中,1塔兰特等于60明那,1明那等于60舍克勒)金银、1000件绢衣、1000匹马、1000个美女。迫于形势,希拉克略答应了,但以时间仓促为由,要求延缓纳贡期限。双方达成休战协定。

利用这短暂的时机,希拉克略大力加强陆海军军备。公元621年,他又以黄金20万磅的代价与阿瓦尔人议和,消除了后顾之忧。

一切准备就绪,公元622元,希拉克略下定决心与波斯人死战。他先将太子留在君士坦丁堡,把后事托付给主教和元老院,然后抱着必死的决心,亲自率领东罗马军主动进攻波斯——他想将战争引到远离君士坦丁堡的地方,企图通过牺牲自己所率的这支军队与波斯军决战来挽救东罗马。这种坚定的决心,这种英明的战略,是东罗马建国以来少有的,既是一种迫于现实的无奈,也寄托着东罗马绝处逢生的希望。

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率领东罗马军避开正面的波斯军,乘军舰出其不意地在小亚细亚南端西里西亚的伊索斯港登陆。这里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大败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的古战场。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在此登陆,想激励士兵们努力拼杀,打败萨珊波斯军。驻扎在卡尔西顿城的波斯军得知东罗马军在自己身后的伊索斯登陆,十分惊慌。为保住补给线,他们马上分出一支军队火速赶往伊索斯。希拉克略率军迎击,双方在卡帕多西亚相遇。

战斗中,在希拉克略激励下,东罗马军奋勇拼杀,人人争先,大败波斯军,乘胜收复小亚细亚东部。初战告捷,东罗马军士气大振。希拉克略更加坚信自己制定的战略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