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15/33页)

公元623年,希拉克略又率东罗马军在小亚细亚北部的特拉帕作斯港登陆。在击退波斯军后,东罗马军占领科尔奇斯。在这里,希拉克略所部得到许多来自高加索山区蛮族雇佣军的补充,实力进一步增强。不久,东罗马军又夺取亚美尼亚,攻入美地亚,占领塔里斯城。

面对接连取得的胜利,希拉克略并没被冲昏头脑,而是理智地分析了形势。他认为自己率领这支军队的当务之急是进行休整,补充士兵和给养,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为避免过早与波斯军决战,希拉克略下令停止进攻,原地休整。接下来的两年,东罗马军步步为营进攻波斯军,不仅逐步平定了小亚细亚西部,还发展壮大了自身的实力。

在希拉克略逐步稳定局势时,波斯军却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优势,陷入困境之中。战场上的失利和军队的大量减员使波斯军面临着许多困难。为了补充兵员,库斯鲁二世下令大量募集新兵,并打破惯例将广大下层贫苦人民强制编入军队。

公元626年,库斯鲁二世制订了一份详细的新的进攻作战计划。按计划,波斯军兵分两路:一支由5万人组成,进攻亚美尼亚,牵制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率领的这支东罗马军;另一支由夏尔·巴尔兹指挥,从南方经小亚细亚在卡尔西顿城与阿瓦尔人会合,力争在短时期内攻下君士坦丁堡。这是对希拉克略所制定战略的一种反制,只要实施成功,东罗马将会亡国。

识破波斯军的动向后,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及时调整战略部署。他将所率领的东罗马军分为三部分:一支横渡黑海,前去援救君士坦丁堡;一支由他弟弟德奥多尔斯率领,负责在亚美尼亚与波斯军周旋;第三支主力由希拉克略亲自指挥,作为机动部队,静观战局发展再决定出击方向。后来的历史证明,希拉克略这个及时英明的决策,不仅“一战定乾坤”,挽救了东罗马,还让一百多年来被萨珊波斯暴打的东罗马首次扬眉吐气了一回。

公元626年8月,8万阿瓦尔大军向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在激战10天后,他们被东罗马军击退。失利的阿瓦尔人欲乘船渡过海峡,与波斯军会合,但遭到东罗马舰队的猛烈攻击。在东罗马军的海陆夹攻下,阿瓦尔人解围后引兵北遁,从此一蹶不振。而失去阿瓦尔人的协助,萨珊波斯想攻下君士坦丁堡就没多大希望了。

在亚美尼亚,德奥多尔斯也表现突出,大败波斯军,再次攻入美地亚。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抓住有利时机,派一支精锐部队经美地亚、阿西利亚直捣波斯首都泰西封。他自己指挥主力出科尔奇斯,沿底格里斯河南下,两支军队互相策应。这是东罗马与萨珊波斯相邻400多年来首次派军大规模攻入萨珊波斯境内。

面对东罗马军的大规模进攻,库斯鲁二世被迫与东罗马军在波斯境内决战。他把所有留在国内的士兵都集中起来,拼凑了一支军队,任命拉扎特斯为统帅,进行决战准备。库斯鲁二世对即将出征的拉扎特斯说:“胜利与殉国,希卿任选其一。”同时,他又派信使火速赶往卡尔西顿,召夏尔·巴尔兹迅速率军回国参加决战。不过,信使在途中被东罗马军俘获,使波斯军无法得到后援。这是波斯军后来决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公元627年12月12日,东罗马军和波斯军在古城尼尼微附近进行了一场关乎国运的决战。战斗从拂晓至中午仍未见胜负。在激战中,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身先士卒,亲自率军发起猛烈攻击。东罗马士兵勇猛拼杀,战场上人喊马嘶,声震如雷。波斯军损失惨重,统帅拉扎特斯阵亡。直到傍晚,波斯军才稳住阵脚,主动后撤,准备寻机再战。

不久,波斯军向东罗马军发起进攻。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见波斯军来势汹汹,决定避而不战,亲自率军趁夜色从小路昼夜兼程,直扑库斯鲁二世所在地——波斯陪都达斯塔噶德城。库斯鲁二世见势不妙,一面下令拆掉达斯塔噶德护城河上的木桥,一面再派信使召夏尔·巴尔兹率军回波斯。但是,东罗马军进军神速,一切都无济于事了。无奈,库斯鲁二世见保不住达斯塔噶德,只好弃城逃走。

希拉克略率军进入达斯塔噶德城,将离宫(都城之外,皇帝永久性居住的地方)内的财宝、积蓄抢劫一空,并放火焚烧了宫殿,并继续率军向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挺进。不过,他很快发现自己选择的时机不对——天寒雪大,加上波斯名将夏尔·巴尔兹率领的大军即将撤回波斯,如果遇到泰西封守军顽抗,那么东罗马军将可能遭到内外夹击,最终被消灭在泰西封城下。理智的希拉克略下令将东罗马军撤回美地亚休整,同时派人去泰西封,提出休战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