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25/33页)
这让塞尔柱人看出东罗马皇帝心虚,也给他们创造了伏击的机会。在东罗马军回师途中,塞尔柱人一路大军追击,一路大军伏击,打得东罗马军十分狼狈。
这时,第二次东征的十字军将进入小亚细亚的消息传来,东罗马人和塞尔柱突厥人都十分震惊,立即议和停战。因为,东罗马人与塞尔柱人都不喜欢十字军光临小亚细亚。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之后,东罗马与十字军之间的矛盾明朗化。东罗马皇帝曼努埃尔一世费尽心机,欲使十字军国家服从自己的统治。他采取了多方面手段,包括外交斗争和军事斗争。
在1161年,东罗马与罗姆苏丹国建立友好关系。东罗马皇帝甚至邀请塞尔柱苏丹访问君士坦丁堡,给予他极高规格的款待。罗姆苏丹暂时接受了“东罗马皇帝至上”这一原则。但到1170年,双方又发生了冲突。
1176年,曼努埃尔一世决定反击塞尔柱人的挑衅。他亲自率领大军进攻罗姆苏丹。当大军到米里奥凯法罗山谷的要塞时,陷入了塞尔柱突厥人布置的埋伏圈中。东罗马军被包围在山谷内,进不得,退不出,周围山上全是塞尔柱伏军。东罗马军只有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于是,狭长的山谷成为东罗马军人的葬身之地,一时人喊马嘶,混乱不堪。一场洗劫过后,谷内断枪残戟林立,尸骸遍野。
曼努埃尔一世虽得以孤身逃离战场,但其神经受到极大刺激,从此消沉下去,一蹶不振。
战后,东罗马与塞尔柱人议和。根据和约,东罗马奉命拆毁了小亚细亚的部分防线,塞尔柱突厥人在小亚细亚住居被罗马承认合法。此后,东罗马帝国的远东边界再没有任何有效的防御,整个小亚细亚不可避免地成为突厥人的永久属地。这为其最后亡国埋下了伏笔。
7. 想趁火打劫,诺曼人还差点运气
相对于西罗马,东罗马受到欧洲蛮族部落的侵扰要少得多,但这不是因为东罗马多强大,而是因为当时“运气好”——东罗马离匈奴太近了,欧洲那些蛮族部落不敢沾惹匈奴人而去抢夺西罗马的领土,而等匈奴人被消灭后,他们发现东罗马已经不像当初那样脆弱了。查士丁尼一世西征,不仅打败了数个蛮族部落国家,也震慑了蛮族国家好多年——他们在欧洲势力比较分散,而且内部战争不断,一时半会儿没胆量也没能力侵犯东罗马。
在东西罗马“分家”后的几个世纪里,故罗马帝国西部整体形势是蛮族国家之间相互斗争和教皇与“罗马皇帝”之间的斗争,而故罗马帝国东部,则一直是东罗马反抗强邻入侵的斗争,先是匈奴人,再是萨珊波斯人,然后是阿拉伯人,再然后是塞尔柱突厥人。等东罗马战胜阿拉伯人和塞尔柱突厥人后,欧洲的形势也已发生巨变——教皇最终彻底战胜了“罗马皇帝”,在整体上确定了各王国和公侯分而治之的大格局,出现统一大帝国的土壤不复存在。一些势力相对强大的国家,在欧洲不敢发动侵略战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想到东方侵略。
八九世纪,意大利半岛南部的诺曼人逐渐兴起,掀起了对外扩张浪潮。只不过,他们崛起时,西部和北部都是强大的法兰克王朝的地盘,而北非也是各强大王朝争来夺去的战场,他们只能向东部沿着地中海沿岸逐渐蚕食,积蓄自己的实力。到11世纪时,诺曼人的扩张已严重威胁到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的东罗马的利益。
当时,东罗马人、威尼斯人、拉古萨人和阿拉伯人在地中海打得精疲力竭。东罗马和威尼斯虽然最终赢得胜利,彻底打败了阿拉伯海盗,但自身元气也大伤,并且在东边被塞尔柱帝国打得丢城失地。诺曼人认为抢夺地中海控制权的机会来了——只要打败已经虚弱不堪的东罗马,他们就能成为地中海的新霸主。
1059年,诺曼冒险家罗伯特·吉斯卡尔在率其部众夺取东罗马控制的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后,迫使教皇尼古拉二世承认他为阿普利亚公爵。这一冒险获得成功后,他决定侵略东罗马,争夺地中海的制海权。
经过多年准备和等待时机后,1081年,罗伯特·吉斯卡尔把阿普利亚的政务委托给小儿子罗杰,自己带着长子博希蒙得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向亚得里亚海进发。他的主要目标是夺取巴尔干半岛海港城市第拉奇姆。第拉奇姆港是希腊半岛的门户,古罗马时期的著名军道埃格南迪亚就从此港出发东行,经萨洛尼卡,直抵君士坦丁堡,其军事和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难看出,罗伯特·吉斯卡尔占领此地,是为了进攻君士坦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