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帝国复兴梦,东罗马悲乎,幸哉(第30/33页)
不过,安德洛尼卡的外交活动未能阻止诺曼人的攻势。1185年6月,西西里国王威廉二世发兵全面进攻东罗马属的爱奥尼亚海域和希腊、巴尔干半岛。如同以往一样,诺曼人从海上进攻第拉奇姆。不过这一次,第拉奇姆城内的居民因苦于东罗马的苛政而根本不予抵抗,导致第拉奇姆城很快被攻陷。
随后,诺曼陆军沿埃格南迪亚古道东行,直取萨洛尼卡,诺曼舰队则由海上绕行,于8月15日抵达萨洛尼卡。沿途,诺曼舰队占领了科孚岛、克法利尼亚岛和扎金索斯岛等。两路大军于8月中旬对萨洛尼卡形成水陆合围之势。
由于萨洛尼卡城防松弛,东罗马援军又姗姗来迟,诺曼人仅用10天时间就将其攻克了。攻入城内的诺曼人在尽情发泄兽欲和烧杀抢掠之后,挥军东行,攻占北希腊的塞雷,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
诺曼人兵临城下之际,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的民众又出现骚动。他们认为是安德洛尼卡外交政策的失败给帝国带来了危机。1185年9月12日,在伊萨克·安吉烈鼓动下,愤怒的群众把安德洛尼卡赶下帝位。伊萨克·安吉烈当上东罗马皇帝,称伊萨克二世。
当时,诺曼舰队已集结在君士坦丁堡城外,一支步兵也正由陆上逼近,君士坦丁堡几乎成为诺曼人的掌中之物。
伊萨克二世如何化解危机呢?最终,诺曼人的多行不义和一场适时而来的瘟疫帮了东罗马人。
在胜利中丧失理智的诺曼人过于狂妄,过于轻敌,不仅不将东罗马军放在眼里,而且在占领地肆意掠夺和无情杀戮。这些举动引起各地人的强烈反抗,也激起东罗马军的义愤。一向因为税重而得不到人们支持的东罗马军,此刻空前得到了各地人们一致的支持,因而在作战情报和后勤供应上的能力空前加强,战斗激情和信心也空前提高。在勇敢善战的东罗马将军阿列克修斯·布拉纳斯指挥下,东罗马军不失时机地发起全面反攻。
诺曼人经历长途跋涉后,疲惫加上瘟疫,军队减员很严重。加上轻敌,得不到各地人的支持,在东罗马军反攻下,很快溃不成军。不久,进入希腊半岛的诺曼人在莫西诺城和底米特里卡城作战中受到重创,被迫撤离萨洛尼卡和科孚等地。虽然克法利尼亚岛和扎金索斯岛一直在诺曼人控制之下,未得光复,但东罗马军通过这一战的胜利,彻底打败了诺曼人一百多年的侵扰,获得了难得的安宁。
虽然诺曼人三番五次地侵扰东罗马,虽然东罗马面临多次严峻危机,但好运气又在关键时刻帮了东罗马——东罗马又一次绝处逢生。这次绝处逢生之后,东罗马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命运呢?会不会又是打败了一个强邻,又接着出现一个呢?
8. 别怪上帝,从君士坦丁堡到伊斯坦布尔
是的,东罗马是悲催的,同时也是非常幸运的;东罗马是幸运的,同时也是非常悲催的。东罗马打败了一个又一个强邻,但自身势力也削弱了,还没来得及复兴,就又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强邻。处于四战之地的东罗马不可避免地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悲催的历史。
强大的塞尔柱帝国突然分裂成许多小国后,东罗马又遇到了复兴良机,但遗憾的是,它由于种种原因让复兴机会悄悄溜走了,导致周边一个极不起眼的另一个突厥部落抓住时机崛起,最终将其消灭。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游牧突厥部落的一支,原来游牧于中亚的呼罗珊地区(即阿尔泰山一带)。他们是众多突厥部落中势力非常小且处于边缘地位的一支,臣服于其他强大的部落才得以生存。
13世纪时,为了躲避蒙古铁蹄的蹂躏,他们辗转迁移到黑海南岸的小亚细亚半岛,依附于塞尔柱土耳其人建立的鲁姆苏丹国,并信奉伊斯兰教。鲁姆苏丹国在阿拉伯帝国分裂后兴起,并发展成塞尔柱帝国——统治中亚的大帝国。塞尔柱帝国将奥斯曼土耳其人与东罗马紧邻的西北边境地区萨卡利亚河畔,作为藩属守卫边界,抗击东罗马人。不难看出,奥斯曼土耳其人是作为抵挡东罗马的炮灰而存在于西亚的。
公元1288年,奥斯曼出任土耳其部落的埃米尔,即酋长。奥斯曼雄武有略,野心勃勃,一继位就向外扩张势力。他看准历史时机,不仅想方设法攻掠同族酋长们的领地,还侵略长期战乱的东罗马小亚细亚。因为东罗马内忧外患,已经外强中干,尽管还维持着小亚细亚西北角地区的统治,但其统治力量已经极度虚弱。加上东罗马一直实行重税政策,小亚细亚的人民也并不真心支持他们。奥斯曼兼并邻近部落后,攻占美朗诺尔城,将其改名为卡加希沙尔,作为首府,并于1300年自称苏丹,宣布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