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年谱卷六(第6/10页)
初六日,专弁递万寿贺折。与专折奏历年军需、支给官弁兵勇监粮等款,照例造册,分送部科核销。自咸丰三年起至六年十二月止,是为报销第一案。
初九日,李元庆回平江募勇。
十五日,公登舟启行。朱品隆等拔营,由陆路至华阳镇渡江,期集于祁门。
十六日,舟泊老州头,宿松绅民数千人,饯送于江干。
十七日,驰奏钦奉谕旨,先行复陈并报起程日期一折,又具折奏:预筹三支水师,俟皖南贼势稍定,即行分途试办。查淮扬里下河产米最多,而监场为大利所在,非于淮安急办水师,造船购炮,实有岌岌不保之势。欲克金陵,必先取芜湖;欲取芜湖,必于宁国另立一支水师,遍布固城、南漪诸湖,与外江水师,为夹攻之势。苏州既失,四面皆水,贼若阻河为守,陆军无进兵之路。欲攻苏州,必于太湖另立一支水师。此三者皆目前之急务,如力不能兼,则先办淮扬、宁国二支;力仍不逮,则专办淮扬一支。苏省财赋之区,沦陷殆遍,若不设法保全,则东南之利尽失矣。附片奏保彭玉麟任事勇敢,励志清苦,实有烈士风,如须兴办水师,再行奏请简派;湖南道员李瀚章,廉正朴诚,遇事精核,请以道员改归江西,遇缺简用,与署藩司李桓会办江西通省牙厘事务。又片请敕下户部,查明京仓米石存余若干,咨行到臣,俾得斟酌缓急,设法筹办。又奏:调饬下游水师总兵吴全美、李德麟所领师船,分扼狼山、福山、焦山、瓜洲一带江面,与扬州陆军联络,无任贼船得渡北岸,以保全里下河为主。又奏:鄂省为用兵之枢纽,据上游之形胜,全局攸关,一有疏虞,则南六省之奏报不能达于京师矣。臣与都兴阿分调万数千人,拨饷数万,湖北之力,甚形竭蹶。应请嗣后无再抽拨该省兵勇,俾官文、胡林翼等勉力支持,不蹈金陵覆辙,天下幸甚。
二十日,李公瀚章赴江西办理牙厘局。公行泊华阳镇,彭公玉麟来见。
二十一日,泊黄石矶。公弟国荃、贞干、杨公载福皆来见。公派委员弁察看皖南山路。
二十三日,札江西粮台,支发银数千两,委守备成名标赴广东购买洋炮。
二十六日,饬谕巡捕、门印、签押各员弁吏役,约以三条:一不许凌辱州县,二不许收受银礼,三不许荐引私人。凡六百余言。二十七日,登陆,行至东流。
二十八日,至建德,巡视普承尧营垒,接见各营哨官。
是月,张玉良革职留营,以瑞昌公总统江南诸军。江苏巡抚薛焕驻上海,暂署两江总督印务。松江府失守,官军旋复之。
六月初三日,公驻建德县。驰折奏:安庆之围,不可撤动,盖取以上游制下游之势。臣南岸一军,先守徽、宁要县,暂不深入,庶免贼抄我后路之虞。至于地方公事,未可置为缓图。臣在皖南驻札行营,仍于安庆水次设立老营,规模与行省衙署相似。历年文卷概存水次官署,专委司道大员经管。其地方寻常事件,即令代拆代行,紧要者汇封送营核办。此臣兼管地方变通办理之大概也。附片奏:已革守备成名标,请开复原官。又片奏:水师各营候补候选人员,请援照咸丰六年奏准前案,各照升衔,给予封典。又片奏:调四川万县知县冯卓怀来营差委。又奏副将成发翔复姓归宗一案。
初四日,拔营启行。
初九日,途次奉到上谕:“曾国藩现已抽调兵勇万人,由宿松近驻祁门,俟鲍超、张运兰、李元度到后,即行分路进兵。具见胸有成竹,谋定后战。惟苏省待援迫切,该署督惟当催令鲍超等迅速来营,会筹近剿。但能援师早到一日,即早一日救民水火,实深殷盼。该署督现统兵勇较单,未可轻率前进,宜加持重为要。钦此。”
十一日,行抵祁门县。各军以次集,公调派择要驻营。
十三日,派员专管地方案牍。其时文卷,日以繁多,乃仿照平时衙署章程,分别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择书吏收贮,汇归安度老营。
十六日,奏报行抵祁门日期一折。并奏陈:鲍超、张运兰均难刻期至皖,左宗棠、李元度新募之勇,则须七八月间陆续前来。臣兵力过单,未敢轻进。又具折奏称:杨载福、彭玉麟本系臣之旧部,兹复奉旨,归臣调遣,自应钦遵办理。惟军情未可遥度,奏报不可太迟。杨载福统率水师,谋勇器识,度越诸将。所有江面战守事宜,仍令该提督自行具奏。附片奏钦奉寄谕徽、宁等府,本曾国藩兼辖地方,该处军务,并由该署督督办,自学事权归一等因。臣查询徽、宁两郡兵勇,不能得力。臣初到祁门,情形未熟,兵将未齐,未便接办皖南军务。张芾所部各军,应暂由该副都御史统筹调度。是日,又与官文公、胡公林翼曾奏请令在宗棠督勇来皖一折。维时张公芾在徽州被人纠劾,而左公宗棠曾奉旨赴川省督办军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