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三(第6/13页)

《庄子·天运篇》:“以奸者七十二君。”奸,求也。

“泽使人谓田生曰:‘弗与矣。’”

“弗与矣”者,怨望之词。言既得金去,遂不复顾我矣。犹饥则依人,饱则飚去也。厥后田生以计为泽求得封王,以明身虽不在泽所,而无日不为泽画策,报恩之深也。

《吴王濞传》:“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予平贾。”

自行而践更者,定例也。出钱而过更者,宽政也。过更者既选宽政矣,而践更者又予之以慵直,是富者出钱而不自行,贫者虽自行而得俯资,此吴王之欲得民心也。服说是,晋说非也。

“窃闻大王以爵事有过,所闻诸侯削地,罪不至此。此恐不止削地而已。”

言楚、赵王削地之罪不至于胶西王卖爵之罪之甚,楚、赵尚削地,则胶西恐不止于削地而已。言其当灭国也。此以危言怖胶西王也。

“西走蜀汉中告越”。注:“师古曰‘言王子定长沙已北,而西趣蜀及汉中,平定吕讫,使报南越也。”

国藩按:师古说非也。长沙以北,西走蜀汉中,地方数千里,此非幼弱之长沙王子所能定也。南越是时最强盛,故吴王以此属南越王。长沙与南越相直,王子可为内应,故曰因王于也。告越者,言已将此指告南越矣。

“削夺之地”。

之,疑作封。

《楚元王传》:“德厚宽好施生。”

《易》曰:“天施地生。”此“施生”字之所本也。

《刘向传》:“民萌何以劝勉。”

萌与甿同。力田之民曰甿。

“用纻絮斫陈漆其间”。

陈,施也。以石为椁。又以芝絮斫斩糜烂,而施漆于其间。犹今世之以瓷灰和漆封棺口也。

“封坟掩坎,其高可隐。”

其高可隐,谓人隔坟而立,可隐肘也。不能遮蔽全身,不甚高耳。

“石榔为游馆。”

游馆,以石为离宫、别馆于地下。

“上以我先帝旧臣,每进见,常加优礼。吾而不言,孰当言者。向遂上封事谏曰。”

奏疏惟西汉之文冠绝古今。西汉前推贾、晁,后推匡、刘。贾、晁以才胜,匡、刘以学胜。此人人共知者也。余尤好刘子政。忠爱之忱,若有所甚不得已于中者,足以贯三光而通神明。是故识精而不炫,气盛而不矜,料王氏之必篡,思有以早为所,而又无诛灭王氏之意。宅心平实,指事确凿,皆本忠爱二字,弥纶周浃而出。吾辈欲师其文章,先师其心术,根本固,则枝叶自茂矣。

“行污而寄治。”

污,乱也。寄,亦托也。行本污乱,而托为澄治。

“根垂地中。”

垂,当作臿,臿与插同。

“虽立石起柳,无以过此之明也。”

指明梓柱之征,果为王氏篡汉之兆。向之忠直,出于至诚,故其道可以前知。读至王刘不并立等语,至今如睹其涕泣之状。如闻其呜咽之声。

《刘歆传》:“诗始萌芽,天下众书,往往颇出。”

曰萌芽,曰颇出,言不完不备也。

“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

《诗》或以相合而成,《书》或以后得而集,亦言其不完不备也。

“其古文旧书,皆有征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

内者,秘府之藏也。外者,柏公、贯公、庸生之学也。两者皆同,故曰相应。

《季布传》:“布之官,辩士曹邱生数招权顾金钱。”

刘敛曰:“招权,谓作为形势,招权归己也。顾金钱者,谓志在金钱也。顾,犹念也。”愚按:招权归己,刘说是也。其训顾曰念,非也。本书《晁错传》注:“顾,雠也。”《后汉·桓帝纪》注:“顾,酬也。”曰雠,曰酬云者,皆谓此有所往,彼有所反,无德不报之谓也。曹邱生既招权归己矣,因以其权转而假人,人乃以金钱报之。我以权往,人以金钱反,故日顾也。后世有曰招权市利者,义正与此相同。谓既招得贵人之权归己,因转而以权假人,人即以利报我,故曰市利也。

“使仆游扬足下名于天下,顾不美乎。”

顾,反也。师古训念,非也。

《齐悼惠王传》:“高后儿子畜之,答曰:‘顾乃父知田耳。’”师古曰;“乃,汝也。汝父谓高帝也。刘攽曰。“儿子畜之,不以人臣待之也。乃父,直谓王肥耳。”

国藩按:刘说是也。古人谓孙及兄弟之子、兄弟之孙及他年辈幼小者,皆可称儿子。本传下文云“齐王自以儿子年少”可证。

“勃曰:‘失火之家,岂暇先言丈人后救火乎。’”

丈人,尊长之称。谓先告家长,而后往救火,犹先读诏命,而后靖诸吕之难也。《史记》作大人,亦谓家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