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阙斋读书录卷八(第11/11页)

《鱷鱼文》。

文气似《谕巴蜀檄》。彼以雄深,此则矫健。“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长句耸拔。

《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汴州刺史充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支度营田汴宋毫颖等州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陇西郡开国公赠太傅董公行状》。

著意在谕回纥、谕李怀光,及入汴州三事,余皆不甚措意。惟有所略,故详者震耸异常。“尔之马岁至”节:微有描摹《左传》痕迹。

《论今年权停选举状》。

此首与下《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当时奏议文字如此,虽以韩公为之,气体仍自不古。

《复仇状》。

柳子厚此议最为允当。

《钱重物轻状》。

颇似贾生《博祸七福疏》。

《为韦相公让官表》。

韩公为四六文,亦不厕一俗字,欧王效之,遂开宋代清真之风《论捕贼行赏表》“昔秦孝公用商鞅为相”节。

引用太烂漫,苏长公文多似此。

《潮州刺史谢上表》。

“苟非陛下哀而念之”节:求哀君父,不乞援奥灶,有节概人固应如此。“臣于当时之文,亦未有过人者”:如奏议文字及试礼部吏部之文。“东巡泰山”:此则阿世取悦。韩公于此等处,多信道不笃。

《论孔戣致仕状》。

孔公墓志铭中节录此状数语,绝古茂。而此文亦平平耳。所谓于当世之文,亦未有以过人也。

《论淮西事宜状》。

“难处使先”:凡有艰难之处,使先冒其锋也。“悉令却牒,归本道”:以客军各归本道,而以其兵器给召募人。“临城小县可收百姓于便地,作行县以主领之,使免散失”;从前各处堡栅皆置兵马,则百姓倚以无恐。今兵马聚为四道,则各处无声援,不免散失。故无兵马屯聚之处,则作行县以主领之。

《论变盐法事宜状》。

“积数虽多,不可遽算”:每斤失利七八文,积至百千亿斤,则失利无算也。“及至院监请受”:车牛到官,请受而用之。“不用门户,皆被停留”:不用之车牛,皆暂停住。“轮纳之时,人事又别”:犹今俗称交卸。“凡是和雇,无不皆然”:载盐时须轮次,交纳时又有规条,不得自由。

昌黎外集

《芍药歌》。

太烂漫,不似韩公诗。

《海水》。

层折不穷。

《与少室李拾遗书》。

敦谕隐士之文,以六朝骈文为雅,若散文,则三四行已足,如两汉中诸小简可也。

《答刘秀才论史书》“且传闻不同”节。

退之实见史不易为,为之者皆不免草草,率尔言及此,则虽迁、固,亦不免自心惭愧也。假令迁、固同传一人,同叙一事,其传闻爱憎,仍各不同也。欲不谓之草草得乎?退之不为史,正识力大过人处。

《鄠人对》。

“然或陷于危难,能固其忠孝”:“然或”二字接法不古。“矧非是希免输者乎”:“矧”字不法。

《题李生壁》。

低回唱叹,深远不尽,无韵之诗也。“昔时无度量之心”:度量,谓为之限制,如布帛之有幅也。无度量,谓不为限制,烂漫而无所不可也。

《祭董相公文》:“雨水于云,渎水于坤。蕃昌生物,有假有因。天睠唐邦,锡之元臣。”

雨、渎比元臣,云、坤比唐邦。

《顺宗实录》。

为张荐、令狐垣立传,俱不宜阑入《实录》中。若张万福、陆贽、阳城,为一时伟人;王叔文、王侄、韦执谊,为一时奸回,自宜详叙颠末。然张、陆、阳皆德宗朝人,尚不宜阑入《顺宗实录》,独三奸为与顺宗相终始耳。

柳河东集

《零陵三亭记》。

昌黎志东野则仿东野,志樊宗师则仿宗师,其作《罗池碑》似亦仿此等文为之。然如“裨谌宓子”等句,实未脱唐时骈文畦径,昌黎不屑为也。

《对夕月》。

柳子厚《对夕月》开洪容斋、王伯厚及近世顾亭林、钱辛楣、王怀祖之先,故知古人读书非卤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