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九(第18/24页)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二月二日

——鲍春霆来此小住一日,已回本营。侍已与之商订,谓阁下准其告假三月,由皖还夔,程途一月;在家停住二十日,奉母携眷而出,或住汉口,或住华阳镇,舟次按限,即还陆营。阁下虑其为四川所留,鲍意待渠起程一月之后,此间再行人奏;在夔仅二十日,必不至为蜀所留,但求阁下奏明“回籍省亲”字样,以为光宠云云。想仁人亦必允许。渠又欲往英山禀辞,侍力阻其不必再往。既已准假,即须快去快来。

——霆字五营,渠意欲扎二郎河;公意欲令其扎天堂或至英山护卫;鄙意拟令扎潜山县,为桐城、安庆后路之声援。盖前敌既进安庆、桐、舒等处,则大纛亦宜少进,乃可调度诸路之师。或进天堂,或进潜山,由公自为斟酌。公既不久驻英山,则霆营可不必扎入山中矣。请裁定速示春霆,以便渠料理起行。

——敝部各营,颇思速进安庆,除遣回湖口二营。撤散二营外,计留二千余护老营,以七千人攻安庆耳。就近可调者,拟调督标赵、朱、李、杨四营、湘、恒二营。桐城得金、蒋、余万五千人进攻;安庆得万人进攻,似可两全。此六营是否可调,祈酌示。

——安、桐进兵,则霍山不可无防兵。吴斡臣前有五营,尚嫌其少,今何仅八百人耶?吴斡臣资望尚浅,将来或可独当一面,目下断不可遽统他营,应请阁下派吴隶何军统之。若派助敝处,殊可不必,一则人数太少,一则往返太劳也。霍山须防兵三千,或派会亭军、或派他营,祈酌示。

——多公统万人,鲍公统八千,均可胜任。鲍公须假旋后,乃可徐议所向。多公须进舒城一路,乃足展骑兵之长。俟渠一月假满,即当请其北发,与桐城一军收掎角之效。略陈刍荛,伏希酌察。

致胡宫保 咸丰十年二月十三日

再者,昨信请拨督标赵、朱、李、杨四营,系就近处言之,并非惬心贵当之笔。尊缄中有以赵、朱、杨拨隶多部、李营撤遣之意,如已定主见,不必因侍信而改易也。但求设法拨二千人助敝处,或赴安庆,或留老营护卫,而换敝处护卫之营攻安庆皆可。

兵事与地方相表里。欲得一为守兼优者为怀宁县令,以佐雨亭之不逮,阁下夹袋中有其人乎?介唐如果南归,尚须择一贤者为潜山县,庶根本稍固,乃可图进取。

霆营再添二千人,尚未接奉公牍,令其招训营常勇乎?抑令至长沙另招乎?如令招常勇,即须赶紧札行。

多公虽有统万人之才,但得七、八千人,尽足自当一面,若必求取盈,恐不敷调拨;鲍公则得六千二百人已隐然巨镇矣。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二月十六日

手教,敬悉多、都不能凑足万人。侍亦熟筹及之,意欲将多公马步全作游击之师,专打援贼。如目前两军进围桐、怀,则多公扎青草塥,桐警则赴桐,怀警则赴怀。将来鲍军进围舒城,则多公扎大关,以为游击也可;以为应变也可;以为顾鄂疆之师也亦可。如是,则可多可少,阁下调拨不甚窘矣。

致唐镜海先生 咸丰十年二月

国藩近常与吴竹如通信。渠在山东布政使任内,因钱粮征款,部议降调,皇上特恩,改为直隶臬司。窦兰泉寄居四川,常与伍松生诸人讲学;妾生一子,其妾旋没。艮峰前辈仍官盛京侍郎,其子福咸,以拔贡朝考,得河南知县,数年升同知;现以捐升,得补芜湖道。丹畦遇难在英山县,今该处渐就肃清,国藩拟为文立碑于英山,以志丹畦之孤忠。附告以慰拳注。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二月十八日

手教,二恒、二礼营拨归敝处,公牍亦到;霆营不宜拨隶敝处,本日已详复矣。揆帅信并另件,阅悉。

不忌不足以为骁将,不妒不足以为美人,无足怪也;在下则护翼之,等夷则排挤之。为将常态,亦无足怪也,止难为阁下调拨耳。

复官中堂 咸丰十年二月十九日

奉手教,具审一切。太湖、潜山、分为两案,出奏尤为分明。比闻凤阳府、县两城克复,袁、翁两帅之军,或可与楚师渐相联络;江淮之间,大有转机,尤足上慰宸廑。惟南岸警报频闻,自泾县、旌德陷后,太平、绩溪、宁国相继不守,徽、浙震动。金陵方在得手之时,恐不能不因此而少分兵力耳。

浚川一军不知可折回出江、溯峡入蜀否?国藩发前信后,又会润帅衔飞札一次,并加函切致,计在常德可以接到。若竟不折回,而由黔人川,则蜀中有缓不济急之虞,而浚川亦有险远贫苦之患,殊深悬系。

敝处报销,粗已就绪,已饬李筱泉太守赍呈钧鉴。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