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九(第22/24页)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八日

萧守之才,实不能统六千二百人。今得唐协和分统训勇,虽不甚惬意,而远胜于萧守之兼统也。韦部三千二百人,目下难以位置。

训勇三千,张筱帅欲令其径赴徽州。官帅欲咨送河南,二者请公酌定一处。论饷项则两处皆不甚充,而河南稍宽。论调度则两处俱难得此军之力。而张公君子,俟尊裁定后,侍即缄复张公也。

敝部太湖、宿松各营,已拔营前进。尊脉稍逊于前,自由不能养静之故。古人谓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思养精。尊处胜友如云,难以寡言;簿书如麻,难以寡视,或请寡思,以资少息乎。

与袁午桥中丞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八日

雄师近日所克,皆南北要害关键。皖省糜烂八年,民不聊生。今得阁下总持全局,而胡、翁、张诸公皆大君子才略,又足以济之。揆之天理人事,皖省当大有转机。惟冀长淮不再梗塞,淮北盐课日旺,厘税日增,俾雄师不忧缺饷,则大幸也。

弟目疾久未痊愈,写字至三行后,辄须停笔少息,幸所部人数无多,照料尚易。又得润帅就近提挈一切,庶免陨越。知注附陈。

与张小浦中丞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八日

韦部赴浙之说,系罗淡村中丞飞书乞援于彭雪琴观察,指调萧守翰庆。萧隶雪琴麾下,淡翁素识也。雪琴以水营别无陆兵可调,不得已令萧守统韦部以应淡翁之求,一面函商胡润帅及敝处。维时鄙人献议募训营新撤之勇二千援浙。胡润帅则兼取二说,令训营与韦部合成五千人。官秀帅则添募训营为三千合成六千人。唐观察新履粮道之任,训勇别无统将,权令萧守兼统之,此鄂议援浙之原委也。今浙省克复,全境肃清,此军更无赴浙之理。议撤议调,尚无定局。阁下欲以韦部留江滨,而令萧守带训营入岭内,是未知萧所统者韦部,非训营也。闻河南乞师于鄂,官、胡二帅将以训营应之,俟定议后,再行奉闻。

致朱云崖李申夫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九日

——兵至安庆城下,先扎一、二面,不求合围。其通集贤关、桐城、青草塥之路,必须官兵占住,以顾后路。其通枞阳、庐江之路,暂留与贼,令其可出可入。俟兵力稍厚,再图合围。应否如此,仍请云崖亲自看明定夺。

——集贤关必须扎营以通粮路。我军如不敷分布,云崖函商希帅,请其派营来扎可也。

——青草塥为我军援应之所,大军不由彼处经过,须多派哨弁在青草塥来往,愈熟愈好。其桐城等处亦须派人看明。

——米粮、子药应如何接济,须步步看清。进兵安庆之期,请两公与希帅商定行之,此间不遥制也。

与毛寄云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九日

弟目疾尚未全愈,每作字三、四行,即须停笔少息,殊以为苦。袁午帅自绾兵符,军威大振,连克凤阳二城,临淮、清江二镇。顷有使来,述及缺饷之状,自正月至三月初七,每名仅发银一两零四分。翁中丞处事机颇顺,亦复为乏饷所苦。二公相得甚欢。又得胡润帅,水乳交融,云龙契合,皖事应有转机。惟祝不甚缺饷,无生它变耳。

罗淡翁竟殉浙江之难,祸福倚伏,良难预测。贼人浙虽仅六日,而海运已空,于京城大有所损。吴应昌朴实明白,于此间各弁气习相近,当可相与有成也。

与饶枚臣 咸丰十年三月二十九日

阁下素长于守,守城固极有把握。即就险立营,深沟高垒,阁下亦必能坚守无虞。若就现在兵力与悍贼数倍野战,则殊无把握。

江西目下肃清,而皖南未靖。景德等处,时时可虑。保江西即所以为图皖南之本也。若台旆由浙还江,似仍宜于浮梁、景德谋为固守之计。或城或营,得阁下布置一番,必可坚于金汤。虽无赫赫之功,而收效自大也。

与彭杏南 咸丰十年三月

粮价骤增至一千有余,恐系营中员弁贩米为祟,非尽由民间之居奇也。

进兵安庆之期,就近请李希帅示。此间相隔太远,难以遥度,即办米一事,亦可仿照青草塥现在办法。希军驻青草塥月余,凡事必有章程矣。我军进围安庆,且先求我兵之站得住。姑留一路与贼出入,不必遽求合围,断接济也。待将来添兵,再行合围可耳。

与陈俊臣 咸丰十年三月三十日

敝军自去年八月移予鄂境,与湖北各军共图皖事。官、胡二公,忠正博大,无一切猜忌气习,较之往年在江、在湘,疑谤交集,情形迥别,志得以少纾。

所部各营,自老湘营留南,萧廉访入蜀外,此间近万余人,需饷无多,尚足自给。今年以来,金陵和帅克九洑洲、克浙江省垣;临淮袁帅克清江浦,克凤阳府县。此间气象亦好,意者天心厌乱,大局渐可旋转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