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二(第11/12页)
致李次青 咸丰十年八月十七日
昨奉复一缄,不知尊军派防丛山关者,果若干人,或五百人亦可。阁下驻徽郡,军威不可以不肃,气势不可以不壮。
顷接筱帅信,知十五日索饷者闹至公馆,务恳阁下查明,迅即正法,愈多愈好,愈速愈好。若此次能杀至二十人,则以后之事迎刃而解。不特筱帅卸防之事易了,即仆与阁下接防,亦争此下手一着。平日煦煦之仁,必须力改。即日有公犊奉致。
致张凯章 咸丰十年八月十七日
今日得信,知宁郡十二日失守,曷胜忧愤。为今之计,只有坚守二字。阁下守旌德、三溪,霆军守太平、甘棠,次青守徽州郡城,敝处老营守祁门,又派礼字等营二千余人守绩溪丛山关等处。五路相为犄角,必可无虞。待鲍镇、左公各军到齐,再行进剿。目下贵处最为吃重,务望坚守静镇,不可慌乱。城可守则守城,城不可守则守隘守垒。
礼字营未到丛山关之前,设或贼窜绩溪,抄贵军之后路,亦不必慌。所有米粮子药,即从太平运至三溪,东边后路纵断,西边后路必不断也。总期静守为要。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八月十七日
三接手教,冗中未得速报。此间诸事,方意次青接印,张、宋进兵,左、鲍将至,可期渐有头绪,不料十六日接信,宁国城外各营尽被贼踏毁。郡城十二夜失陷矣。徽兵闹饷,拥至张公行馆,汹汹未已。鲍镇杳无信息。左公又被毓公咨留,焦灼万分。
现在四眼狗踞宁国县,杨七麻子踞石埭县,古隆贤、赖裕新踞泾县,伪侍王亦来,只要静守半个月,贼不能逞志于楚军,则必派一悍贼守宁国,而狗逆率大股援怀、桐矣。意欲请希庵带三营来江南一助,合之朱、唐共四千五百人,尽可一战。左公到日,希仍北渡。狗逆大殷至桐、怀,当由东梁山渡江,否能似我之速也。可否?求商之希公,速行定夺。
复李次青 咸丰十年八月十八日
——宁防溃兵溃勇,仆有告示稿一纸、护票稿一纸。如尊处探得宁郡实已失守,溃兵实已西来,则请尊处一面照缮告示四五张贴于徽州左近,一面飞报敝处,以便多缮多贴。如宁国失守之信不确,不可乱贴。至要至要。
——礼前后河溪等四营二千三百人,即日可至徽州。宁郡未失,则四营赴旌德。宁郡果失,则四营赴绩溪。
——贵军须饷万金,应即照准。有则一次领去。无则分两次领,亦不出十日也。廖道解宁之万二千金,尽可动用。请即照告示中之法用之。如宁郡未失,须交凯章带解,不可动用也。
——贵军请全数守徽,不必分营赴绩。徽郡如有贼来犯,是阁下之专责。徽兵如再闹饷,当严拿重办,亦是阁下之责。此外之事,阁下不必兼管。职专则心一也。徽兵七月以前欠饷,仆不能管,亦不能出示,实无银钱。阁下岂全不知耶?目下兵勇恶习,驱之不去,杀之不畏,仅仅看操、禁烟等空言,岂遂知难而退耶?
——大军以景德镇、建德两路为来路,仆在此兼辖之。又池、黟、太、石,皆在西边,惟祁门扼西之要,仆不可赴徽郡也。万一绩溪有疏,坚守徽、祁、旌、太,自可安稳。凯军即以霆军为饷道,亦无不可。
复张筱浦中丞 咸丰十年八月十八日
侍在祁门,扼景镇、建德两处之来路,顾池、石、泾、太之防务,不可轻动。次青在徽弹压防守,亦不可轻动。绩溪之防,另派礼字营等二千余人往,侍缺饷与尊处略同。本年并未具折请饷,非廉也,知邻省之艰难,奏亦不应耳。徽防七月以前欠饷,不能代给,亦不能再行出示。伏希鉴亮。
浙帅奏请台旆赴杭,若尊意不愿再从事于干戈,尚可婉委陈奏,圣心本无固必儒臣,雍容之度,久为九列所共亮。惟目下急于成行,似多未便,不如委蛇数日,待索饷诸弁风波稍定,然后起程,或未晚也。江长贵刻下景况极苦,昨有信来,求调回徽防,拟即复函允之。
致李次青 咸丰十年八月十八日
今日竞未接手缄,不知台从尚在郡城,抑已出外查阅关隘?鄙意阁下新集之军,宜合而不宜分,宜在徽郡坚筑营垒,或守城垛,以“立于不败”四字为主。绩溪之丛山关,如果确有把握,或可由贵军先分一、二营守之。若无十分把握,则贵军专保郡城,总不宜分。礼字营十九起行,二十二可到郡。阁下与凯章稳住五日,则人心固矣。
复张凯章 咸丰十年八月十九日
惠缄。知宁郡果已不守,贼氛正恶,日内当扑绩溪丛山关等处。阁下切不可慌乱,亦不可派队远出迎剿,总以静镇为主。礼字等营至绩溪。次青营垒坚固,东路必稳。宋副将在太平,西路本稳。阁下在前敌,万一东路饷道或断,西路饷道必可常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