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二(第10/12页)

皖北两司,实难其人,不如待介唐到,一以委之。盖本府之权,固可委州县代理,其非皖省之官,则侍可奏留也。知稼穑,知情伪,不剥取官财民财,察吏之论,当奉明教为圭臬。

侍顷致李小泉书,言“取人贵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附于大教之后,若能引出一班正人,倡成一时风气,则侍与公所藉以图报国者也。

复胡宫保 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春霆尚未到。宋国永连出队三日,遇雨皆收,不得开仗。贼亦颇畏鲍军也。

浙江贼退,一回平望,一退石门。当不足虑。左公到后,即由广德进兵,合左、凯凡万一千人,拟另拨四千,以附益之,或足以庇浙而规苏乎!

复李筱泉 咸丰十年八月十三日

目下江右西北,有敝军在此。东北广信一路,屈见田在彼,左公将至,广饶皆可无虞。惟南赣四属,阁下所辖者,尚少劲旅,时时廑念。昨咨商骆帅调陈俊臣桂勇三千,专防南路,望阁下专丁函商俊臣,简募桂勇三千,径赴赣州。阁下到任后,朝夕相处,认真操练。俊臣虽因母老,不愿远出,然桂阳至吉赣不过四、五日程,阁下勤恳求之,仆再加缄邀之,当可速来。又周念慈之康勇,一呼即集。

又陈金鳌现饬赴南赣镇新任。将各县分防之兵,一概撤归赣城,认真简汰操练,一变绿营积习。此三者约计可得九千人。其饷需如何筹画,请阁下先行禀商中丞方伯,到任后再行察度情形,酌核办理。其遮军旧部,及南路不得力之军,一概裁撤。

至詹崖先生,钦奉谕旨办理团练,拟请其照国藩初次办法。团而兼练者千人,余皆团而不练。团而不练者不敛捐费,不发口粮,仅仅稽查奸细,捆送土匪,即古来保甲之法。团而兼练者,必立营哨,必发口粮,即今日出征官勇之法。当日罗罗山、王璞山、邹岳屏三人,共带千勇扎在长沙,阁下之所知也。詹崖先生昨有信来,询商一切,国藩即日复书,当以鄙人旧法商之。如其允从,则团而兼练之千勇,即请驻扎吉安。若操练得人,则渐渐加至千五百,加至二千,亦皆为保卫吉、赣等府之用。合之俊臣、念慈之勇,赣标之兵,可得万人。此外,则皆团而不练,以节糜费,而纾民力。至察吏观人之法,仆昨有批冯树堂一禀,兹抄去一阅。仍祈详复。

复左季高 咸丰十年八月十三日

此间望君如岁,不知大旆果成行否?浙事日内渐松。贼匪一退石门,一退平望,再守二月,贵军至广德州,则杭城安稳矣。凯章至旌德,因霆军未至太平,故凯亦不进。春霆至今未来,殊可骇异。宋国永亦至太平矣。次青至徽接张小浦防务后,即赴宁国接印。

弟初三日奏留骆公一片,不知尊处何日接到,果当事理否?八、九、十三个月,饷项俱绌,乞籴之举,昨又咨骆公,敬求阁下便中一为催请。陈俊臣三千勇,仍不能招赴南路,前虽咨停,即日又当咨行,并嘱筱泉专差请之,仍求阁下玉成之。为要。

复毓右坪中丞 咸丰十年八月十四日

接奉惠缄,敬聆所示。邓联请优叙李君,似应请加臬司衔,仍从阁下原议,以劳绩之多寡,分奖叙之高下,庶为允协。至李君捐银五千,应另为其子弟请奖,俾劳绩与捐项二者不淆。邓联如有捐款,亦另为其子弟请奖,照银定级,乃为公允。是否有当,敬求卓裁。

闻七月初五天津兵败,洋酋入城,僧邸退至通州,京师大震,圣心焦劳。弟与阁下凡办一事,皆彼此谨慎,悉心商酌,奏牍尤宜加敬,无拂天意。弟处各事,如有不当,望阁下常常指示,免致圣心既虑北极,又忧南服也。兵勇同处,易生衅端,须择一好将官统之,以资调护。兵丁之太疲者,尽可另募挑补,略厚其口食,亦未见兵之必不如勇也。经费若少,尚可增加,此事却不宜太省。阁下以为何如?

复张凯章 咸丰十年八月十五日

惠缄具悉。以我军兵力言之,霆营本可即进泾县,贵军本可迅援宁郡。以地势贼情言之,狗逆有踞宁国县之说,丛山乌岭,防兵未可深恃。仆所以嘱阁下坚驻旌德不可轻动者,为此二端也。

次青之平江营,今日可到徽郡,驻扎绩溪,决可无虑。目下贵军驻旌,霆军驻太平,江军驻歙,敝老营驻祁,甚得犄角之势。请阁下将宁、泾地势贼情,一一看熟,春霆到即进剿,当可得手。

复周百禄 咸丰十年八月十六日

惠书。危迫情形,不忍卒读。若非大力坚忍,则此时早不可问。敝处前派张道、宋将两军援宁,于初八、初十日到旌、太二县,因鲍镇超来到,宋将向未带此大队,遂尔迟迟未进。今接阔下此信,已札催张、宋飞速进泾援宁矣。札稿抄呈一览。因恐道梗,特写小字信奉寄,饷银亦交张道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