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六(第12/13页)

致毓中丞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二日

前议丁漕减收事,想蒙伟照。兹又专送告示六千张,内板大者二千张,板小者四千张,敬求尊处会印后,即日发交藩司,转发各属遍行张贴。今年百姓完纳国课,迟疑观望乃意中之事。一律减价,改头换面,与民更新,而输将之踊跃与否,尚不敢必,舍是则更无良法矣。

目下营中欠饷愈久,实难再支。敬求阁下一力主持,撑此危局。至感!至感!

复多礼堂都护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三日

贵部追剿窜贼,奔驰千余里,酷暑骤雨,辛苦迥异寻常。阁下荩劳过久,又加润帅仙逝,伤悼之余,玉体违和,尤深廑系。应请加意调摄,珍重柱石之身,以肩艰大之任。贵部士卒亦应大为休息,伤者病者次第换补,庶几锐气常新。

桐城、舒城是楚省最近之门户,亦是皖北必争之要区。四营、六营附守之兵,已嫌其薄,此外进剿之兵尤觉太单。应请暂不进兵,以数营驻防舒城,其余全军皆驻桐城。如或舒城有急,可以策应。即舍弟庐江有急,亦求阁下就近策应。上游如成武臣上巴河一军,蒋之纯黄州一军,应以一军防守英、霍一路,以一军进驻桐城、舒城,腾出阁下兵力进攻庐郡。若桐城别无替防兵到,贵部不宜遽动。鄙见如此,阁下亦以为然,则即日函官、李两帅,请于成、蒋中抽一军来桐、舒也。

来示以润帅长逝,贵军俱形掣肘,似不必虑。阁下劳苦功大,倍于他将,远近所共知,不特官、李二公钦佩有素,必不忍阁下掣肘。即国藩目睹时事之艰,思与台端同舟共济,亦不敢不竭力护持也。

复张凯章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四日

玉体渐次痊复,欣慰何可言喻?街口、临溪厘务虽次第兴办,严、兰逆氛未靖,商贾终不踊跃。

七月十七日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此间接到部文,即札行贵处,不知何以尚未接到。定例:军营弁勇不缟素,不蓄发,不用蓝印,照常办事,仅统兵大员在营外摘缨素服三日而已。阁下系两司大员,应摘缨素服三日,第四日后仍照常办事。不蓄发,不用蓝印,以符军中仪制。严州近日贼势何如?便中尚乞详示。

复彭雪琴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四日

皖抚一席,此间各营及委员均愿台端简擢,以期水乳交融。阁下尘视轩冕,夙具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致,本国藩所深知。第天下滔滔,并无清净之境可以枕流漱石,苟藉尺寸之柄,可少行救民之政,似亦不必固谢。待台旆到皖奉到谕旨后,再行熟商一切。

九舍弟于重阳日抵庐江,拟出江边打破泥汊贼墙,再进攻无为州。季舍弟守枞阳,今日回皖,病新瘥也。春霆肃清江西全境,仍回省垣,拟调令由池州进攻宁国。狗逆初七日已至三河,恐庐江近日或有战事。

复阎丹初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自安庆克复之后,南北两岸连克数城。又兼江西、鄂省先后肃清,事机可谓极顺。乃鼎湖弓堕,方切敷天之痛,而胡宫保复攀髯从去,追随先帝在天之灵。可欣可慰之端,变而为无穷之感怆。时局弥艰,天心难测,可胜怅惘?

舍弟一军进驻庐江后,四眼狗已于初七日至三河,与庐仅隔六十里。其巢县、无为并有大股踞守,前途无米可买,须由安庆运去。弟嘱此军且缓进无为,虞三河等贼之抄我后也。多公一军分守桐、舒两城,则进剿之师太单,顷亦嘱其缓进,俟成、蒋两军有续到者,再议规取庐郡。铜碾一件,即依尊议停办。此间饷项极绌,不知鄂中稍裕否?

复多礼堂都护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惠书,敬承一切。贵军进规庐郡,则后面守桐、舒者自易为力。至北路进剿一枝,则实不易易。北路者,即英、霍、六安州一路也。该处崇山峻岭,并无田禾,且无人烟。转运米粮,险而且远,殊不易办。鄙意请希帅驻扎英山,派劲旅万人驻防霍山,专防该逆由此路犯鄂,寻今春之故辙。以希帅之智勇,前顾霍山,后顾黄州、德安,自必绰有余裕。鄂疆既固,阁下专攻庐州,无复后顾之忧,亦必游刃有余。敝处设法将水师驶入巢湖,为贵部水陆声援,春水盛涨之时,或尚可办得到。若必令北路一枝由霍山、六安直攻庐郡,则山路太远,米粮太艰。既办桐、舒一路转运,又办霍、六一路转运,恐鄂省力不能给。特此再商,敬求详示。

复毓中丞 咸丰十一年九月十六日

鲍军此次入江,驰驱甚劳,功绩甚伟。而阁下与司道诸君子供亿甚厚,情文甚周,足以感动将士之心。不特春霆军门心畅情怡,即弟此后凡有调度,亦更能指挥如意矣。

左太常以七、八千人驻防河口一带,与广信、玉、丰等三城为犄角之势,当可固东路之藩篱。但求今冬与明年江西全省常得安谧,清积欠以作士气,薄征敛以养民力,则东南大局当尚可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