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书札卷十八(第9/12页)

再,接奉四月十八日密件,敬聆一切。弟亦早知夫已氏处处与阁下为难,不谓其险很一至于此。读至阻至豫省杂粮三万暨洪贞谦持书示苗等处,令人眥裂。弟前致书时,因阁下为彼中伤甚深,念曾参既见疑于母,恐信陵将再废于魏,是以奉商见几而作,遂公归养之本志。来示以旧恙增剧,乌私弥切,决计假满即行陈情,自是权衡至当。惟日内局势与半月前又迥不相同:庐州克复,皖北已粗就肃清,雪琴与舍弟等二十一二日连克金柱关、东梁山两隘,太平府、芜湖县两城,机势甚为顺利。弟顷缄商多公,请其留五千人守庐州,而亲率万人进攻九洑洲。如克复该州,即可会剿金陵老巢。仰托圣朝威福,或易于得手亦未可知。阁下数年冰蘖,前此与胡文忠联络并进之约,或此际适偿素愿。特再专函奉商,应请于续假满日,暂缓陈告。待金陵果有佳音,然后陈情养志,拂衣高蹈,亦不失人臣善始善终之义。且希帅身体未痊,临淮尚无替人,亦宜少缓须臾。设金陵难遽会攻,来复尚遥遥无期,则请待阁下与希帅会面以后,再定行止。彼之中伤虽深,然但能动曾母投杼之疑,未必遂有伯奇弃逐之事。何如何如?再问午桥仁兄台安。弟名心叩。

致李希庵中丞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袁帅之事,尊缄所论甚为允惬。敝处今日专弁前往临淮,作函慰留,兹将敝函与袁来函抄呈一览。

下游水陆连克金柱关、东梁山、芜湖县城,可称极顺。尚未接舍弟函牍,雪琴信则言伤亡士卒甚多。兵锋当最锐之时,宜缓进兵,郑重以图。来示数语,极为切当,即当函嘱舍弟遵照。惟相隔五百余里,亦难一一遥制。多军进攻九洑洲一着,似不可缓。昨夜已函商之矣。

贵部以鄂、皖北防太宽,难再分拨,自是正办。然鄙意湘勇之兴,贤昆仲勋劳最大,若会剿金陵,尚望筹拨劲旅同去。倘虑顿兵坚城,则少拨亦可。藩司印系张君署理,则贾公但得接守颍州之人,即可脱然归去。潘四近日行径何如?尚不显然与尊处触犯否?皖省州县人才太少,不可不广其途以罗之。吾辈冷淡之处,亦宜略改,使人易亲。

复彭雪琴侍郎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

惠书敬悉芜湖、东梁一同克复,并知二十及二十一日战事之详,欣慰无既。计青弋、水阳各江,固城南漪丹阳、石臼各湖,我水师皆可遍搜。惟每次大捷之后,弁勇不免疏忽之意。此次务嘱加倍小心。恐伪忠王、伪侍王、伪辅王来援,以疏忽之卒,御拚死之寇,最易吃亏。求阁下格外儆戒维持,至要至要!

太平去秣陵关不远,本可乘势进攻金陵,惟北岸多军尚未到九洑洲,南岸鲍军尚未围宁国府,阁下与舍弟陆师宜暂缓前进。俟鲍军至宁国扎定、多军攻破九洑洲后,再行会剿金陵,方为稳重。水师各营官应如何优保,想已开单在途矣。复问台安。

致张凯章 同治元年四月十七日

昨接来牍,知十九日一函尚未达览。据朱、唐禀,淳安、威坪之贼全数窜回宁国,则徽境已可无虑。惟浙境之贼,青泾、石、太之贼,南繁、芜湖之贼全数窜入宁国,计为数在十万以外,必拚命与官军苦战。鲍军屡捷之余,难免骄矜,又所拨他处劣营归入统下者甚多,尤觉散漫。国藩深以为虑。

贵军现守石、太,百物荡尽,苦况可知。务求训饬诸将弁静镇耐苦,养精蓄锐,不必急求会剿前途,但求力保后路。万一鲍军小有挫失,全靠贵军为后面长城。韦军守青阳,国藩尤不放心。乞阁下时时派人至前敌探听消息,而以屏蔽徽、池为己任。至祷至祷!顺问台安。

复彭雪琴侍郎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九日

内江水师当照来示保奏,淮扬水师已由昌岐保来矣。东坝暂不必打,只要太平关、芜湖守得坚稳,则全题在握。探骊得珠,着着皆活,节节易破,不必急于进兵也。望与舍弟等妥筹。大通、荻港赈米,即日解去。顺问台安。

复郭意城 同治元年五月初一日

此间军事近颇顺利。多公克庐州后,闻狗逆往投寿州,被苗党缚献胜营,现尚未见明文。雪琴与舍弟等于二十一二日连克太平、金柱关、东梁山、芜湖等处。鲍公二十四日进攻宁国,计该城亦已孤立无援,倘能迅速得手,进救湖州,拔赵竹生于九死之中,则大幸也。

少荃至上海后,军势日稳。二十一日薛公所派李庆琛之六千人者,败于太仓。闻其全数覆没,沪上为之一震。中外并力防守,当可无虞。少荃急求筠公以自辅,兹将渠来信并片稿寄阅,似宜强起一行。纵不欲遽尔莅官,亦可来皖、吴、淞、沪遨游一周。轮舟来往,腾云驾雾,往返不过十日,亦天下之至快也!如其贲然肯来,俟台旆至汉口时,当放敝处所购轮舟威林密者前往迎迓,敬候复示。顺请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