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奏稿卷二十七(第13/14页)

——酌给薪水奖赏。初定章时,游击以上列为一榜。超等月给薪水钱十二千文,特等月给钱十千文,一等月给钱八千文。都司以下列为一榜,超等月给薪水钱八千文,特等月给钱六千文,一等月给钱四千文。嗣因营中哨弁及随辕当差人等有愿与考试者,该员弁等本有月支之薪水,略给奖赏,由司道等酌议。游击以上一班无薪水者,超等给洋钱十二元,特等八元,一等六元。都司以下至武举一班无薪水者,超等给洋钱八元,特等六元,一等四元。游击以上本有薪水者,如取超等一名,给奖赏银五两,二名以下给银四两,特等给银三两,一等给银二两。都司以下至武举本有薪水者,超等第一名给奖赏银三两,二名以下给银二两,特等给银一两五钱,一等给银一两。其外委、武生一班无薪水者,超等给洋钱四元,特等三元,一等二元。有薪水者减半。此项月需经费,均由善后局筹款动放,统归外销。业经咨明户、兵二部有案。

——酌量补缺委署。初定章时,略仿书院月课之式,专为鼓励人才起见。本拟屡次前列者,即准尽先拔补。各员弁等,人人奋兴,每日自赴校场练习功课甚密,无如缺少人多。四、五两年考班拔补者甚属寥寥,六、七年间始酌量拔补委署,其中如陈胜辉五次列超等第一,委署松江城守营游击。杨治三次超等第一,补京口左营都司。黄炳恒三次超等第一,补江阴营把总。谭新益两次超等第一,补安徽宿州营守备。马祺华两次超等第一,补淮安城守营守备。其余一次超等第一者,如鞠登棂署安庆协副将,颜连玉署泗州营都司,王步云补柘林营都司,刘传愈署江宁城守营都司,陈瑞麟补苏松镇中营千总,陈得顺补金山营千总。其列于超等第二名以后者,如刘玉堂署洪湖营都司,刘青山署苇荡右营守备,刘得胜署镇江营把总,奎秀补吴淞营参将,向从龙补溧阳营都司,张鹏程补苏州营右军守备,王占鳌补提标右营把总,略足以示奖励,由是考班始有欣欣向荣之意。惟勇丁出身撤营投标者,尚多技艺出众之材,嗣后仍不得不随时遴选,或酌补,或委署,以慰将士之心。

请传办要件统归内务府大臣行文片 同治七年十一月初三日

再,臣未交卸以前,两次接造办处来文,俱称移会两淮盐督并附红单两件,内开预备皇后所用活计等因。查各省承办上用物件,向例或由内务府大臣咨明督抚,或由织造转咨督抚筹款办理。造办处系内务府之司官,只有移会织造监督之文,并无径咨各省督抚之事。至此次来文俱称移会两淮盐督。查两淮只有盐政,并无盐督。自道光十一年裁撤盐政,归并总督兼管,迄今已近四十年。在京各衙门无不周知,造办处岂不知之而杜撰一两淮盐督之名,滋人疑虑,殊不可解。本朝设立内务府衙门,其总管大臣即以内阁部院大臣为之,将前明宦寺擅权征求外省之弊革除净尽,实为千古善政。内务府之堂官、司官与部院之堂官、司官体制相同,部院行文于督抚皆用堂官之印,不列各司之衔,则内务府行文于督抚亦应用堂官之印,不列各司之衔。除将两次来文抄送军机处查核外,相应奏明请旨,敕下该衙门,嗣后遇有传办要件,统归内务府大臣行文督抚,不宜径由造办处移会,以符定制而杜弊端。理合附片陈明,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训示。谨奏。

略陈直隶应办事宜折 同治八年正月十七日

奏为略陈直隶应办事宜,并请酌调人才,以资差委,酌拨银两,以济要需事。

窃臣奉命移督直隶,自顾精力衰颓,夙夜兢兢,深以不克胜任为惧。上年十二月召对之次,荷蒙皇太后两次训示,以畿辅空虚,必须认真练兵,吏治尤须整顿等谕。臣恭聆之下,悚佩难名。近复详加察访练兵、饬吏二端,诚为直隶最大之政,其次则治河亦属要图。谨就此三者略陈梗概,伏候明训指示。

直隶近岁以来,北有马贼,南有教匪,东南与齐省接壤,则枭匪出没之区,而降捻、游勇亦多散处其间,伏莽堪虞。一旦窃发,旬日啸聚,动以千计,非有数千劲兵星速剿捕,即恐酿成大变。此内患也。其无形之外患,陕回现尚猖獗,宣化固宜严为置防。洋务虽日安恬,天津滨海,亦宜暗为设备。综计数者,必须练兵二万有奇,乃足以敷调遣。目下刘铭传一军万余人驻扎张秋,该军精劲冠时,应请敕下李鸿章,即以铭军长作拱卫京畿之师。其饷项照旧由江南供支,业经李鸿章奏明在案。待刘铭传陛见以后,或将该军全调北路,或因运米之故,分扎东、直之交。臣再与之商酌办理。此外,尚须练兵万人。或专就原议之六军调省城而合练之,或兼用湘、淮之营制,募北勇而另练之。俟臣到任后,再行察度奏明办理。惟二万余人果能练成劲旅,敬求皇上不轻调动。凡兵一经调出,即难遽归,仓卒有警,畿辅仍属空虚。上年辇毂震惊,可为鉴戒。此不能不预为陈明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