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百家杂钞卷二十一(第6/15页)
以上仕宦遇合
曾祖讳远,祖讳邈,皆不仕。父讳让,太子中舍致仕,赠职方郎中。母曰仙游县太君束氏,又曰清河县太君张氏。初娶谢氏,封南阳县君。再娶刁氏,封某县君。子男五人,曰增、曰墀、曰垌、曰龟儿,一早卒;女二人,长适太庙斋郎薛通,次尚幼。
以上先世子女
圣俞学长于《毛诗》,为《小传》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
以上叙其著作,而归重于诗
铭曰:
不戚其穷,不困其鸣,不踬于艰,不履于倾。养其和平,以发厥声,震越浑锽,众听以惊。以扬其清,以播其英,以成其名,以告诸冥。
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于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子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以上叙其妻先求集序,后求墓铭
君讳舜钦,字子美。其上世居蜀,后徙开封,为开封人。自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太宗时承旨翰林,为学士,参知政事,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直集贤院。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举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楼店务。
以上先世官阶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
以上得罪之由
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而时发其愤闷于诗歌。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其虽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
以上罢官后著作文字
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君先娶郑氏,后娶杜氏。三子:长曰泌,将作监主簿;次曰液、曰激。二女,长适前进士赵纮,次尚幼。
以上病卒、家属
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既又长言以为之辞,庶几并写予之所以哀君者。其辞曰:
谓为无力兮,孰击而去之?谓为有力兮,胡不反子之归?岂彼能兮此不为?善百誉而不进兮,一毁终世以颠。荒孰问兮杳难知,嗟子之中兮,有韫而无施。文章发耀兮,星日光辉!虽冥冥以掩恨兮,宜昭昭以永垂!
欧阳修/石曼卿墓表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间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于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
以上浑举其气节材略
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第。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