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第19/19页)
杨森在台湾多了两项业余爱好,第一项是打猎。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当时有两个有名的猎队,除了白崇禧的,就是杨森的。有一次白、杨一同到花莲狩猎,途中火车与汽车相撞,随行人员多有死伤,白、杨侥幸安然无恙。有了这次遭遇,白崇禧遂生心病,从此再也不敢外出,但杨森却越挫越勇,每天天不亮,照旧坐着小汽车到山区去寻找猎物。
第二项是爬山。八十六岁时,他登上了四千米高的玉山。张大千专门给他画了一幅画,并题诗云:“是翁矍铄八十六,投杖巍然据玉峰。”
蒋经国掌握实权后,劝杨森让贤,说:“你年纪太大,都是九十岁的人了,当体协的名誉理事长比较合适。”
杨森只好让出这个位置,但他对蒋经国嫌他老很不服气。于是在九十岁这一年,再次登上玉山,并在山顶题字和照相留念,此举轰动台湾,被认为是世界奇迹。
台湾和国外记者纷至沓来,采写杨森攀登玉山的文章,还拍摄了一部关于杨森搞体育运动的纪录片。
九十岁的杨森仍然身强体健,壮到能登高山,一时成为台湾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台北一家酒商出了一种酒,就叫做“杨森酒”,并专门开车接杨森到酒厂参观。
杨森参观时,商家请他看摆在桌上的一排“杨森酒”和一只正在爬行的大乌龟。杨森一低头,旁边的摄影人员赶紧抢拍。拍出来的照片随即被登到报上做广告,说杨森就是喝了“杨森酒”,才得以健康长寿,龙精虎猛。其实杨森很懂养生之道,他七十岁后就戒烟戒酒了。
当然了,杨森也不会白给别人做广告。在这方面,杨森从不让自己吃亏,因为他知道在台湾像他这样的遗老太多了,上将又如何,一抓一大把,没钱根本就混不下去——比如和他一起来台的孙震日子就十分窘迫。
杨森晚年思乡,曾想离开台湾到香港去看看。他把这一想法告诉蒋经国,蒋经国回答:“你出去是可以的,但安全没有保证。”杨森一听就知道这是不准他离开台湾,只得作罢。
1977年5月,杨森老死于自己的台北别墅,终年九十六岁。他的去世,为“川军五行”及其背后那支军队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最后再复述一下川军在抗战中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也许是必要的:
抗战八年,四川前后总计征兵在三百万人以上,这还不包括川军整建制部队、知识青年从军、“中央军”直属部队调来四川整补兵员。全国同期实征壮丁是一千四百万,四川征兵数额占全国的五分之一还多,遂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
参加过抗战的川军整建制部队有:六大集团军(邓锡侯孙震第二十二集团、唐式遵潘文华第二十三集团、杨森第二十七集团、王缵绪许绍宗第二十九集团、王陵基第三十集团、李家钰第三十六集团)、刘雨卿第二十六师、李宗鉴独立第三十五旅等。
这些部队经历了抗战中几乎所有的主要战役,官兵伤亡总计为六十四万余人,达到全国抗日军队伤亡数的十分之二,居全国之冠。
是为真正的铁血雄兵!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