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帝之死(第10/15页)

萧鸾脑子都大了,元宏又来捣乱,只得安排裴叔业救雍州。襄阳离南京太远,裴叔业不想去,献上围魏救赵之计。魏军不是进攻襄阳吗?我们就打临泉和涡阳。

裴叔业带兵北上。萧鸾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魏军要抵抗,诸王要杀,老帅要除,寻思半晌,咬紧牙关,恶狠狠道:“召始安王萧遥光、太子中庶子萧衍入宫。”

萧衍此时此刻正高卧家中,昨夜喝醉酒多说了话。好在举杯畅饮之人,是最亲近的朋友张弘策。

晚秋,夜凉如水,群星满天。

萧衍的酒量不及张弘策,早早醉了。叔伯舅舅张弘策与他年龄相仿情投意合,故而交情莫逆,时常到家中做客。今夜两人心情不错,多喝几杯酒,张弘策留宿萧家。

夜色恬静幽雅,两人移席院内,长夜畅谈。说着说着聊到国家大事,张弘策抬头仰望天幕间闪烁的群星,问道:“天文星象如何?皇帝久病,国家不会有事吧?”萧衍笑了,乜斜着眼道:“这可以说吗?”

萧衍那是全才,阴阳纬候,卜筮占决,样样精通的人,张弘策特别信服。古代圣人对于天象不推算。不算命不代表不懂。北魏名臣高允精于天文术数,从不推算,用他自己的话说,“天道难知,知道了恐怕泄露,不如不知。”

张弘策一脸不在意,“说说有什么关系,到底有什么兆头?”酒让人兴奋,平时做事沉稳、从不乱说话的萧衍嘴有些把不住门,脱口而出:“汉北有失地气,浙东有急兵兆。”

萧衍随手一挥手中的麈尾,侃侃道:“今年初冬,魏虏势必南侵,判断方向,当在襄阳。魏军若动,汉北必亡。皇帝久病,天下人心不定,浙东急兵当应在王敬则身上。不过各地诸侯难成大事,白白为人做嫁衣罢了。明年京城必有动乱,死人如麻,楚汉之地当有英雄起!”

张弘策听得浑身发冷,好一幅天下大乱的景象,随即问道:“英雄现在何处?是在朝堂还是在草庐之中?”萧衍笑了,用麈尾指了指自己,颇为自负地说道:“光武帝有句话:‘安知非我。’”张弘策“呼”得站了起来。刘秀说那句话的时候可以当成开玩笑,但他成功了。如果再有人重复刘秀的话,那就是有此大志。张弘策倒身下拜:“今夜之言是天意,请定君臣之份。”萧衍神情暧昧,半认真半开玩笑道:“舅舅想要效仿邓晨吗?”

第二日,两人刚刚起床,宫中使者来到萧府,召萧衍入宫。

齐明帝萧鸾倚在宝座之上,强打精神安排工作:“索虏又来了,号称百万,目标雍州,已经包围新野。前朝旧将曹虎做的好事,朕心中有数。他与索虏书信往来,以为朕不知道。把襄阳交给此人,朕不放心。你与张稷火速去襄阳接管州务。战争结束后留在襄阳不要回来,接替曹虎之职,守好北疆大门。”

萧衍心中激动不已,努力有了回报。他背叛竟陵王萧子良,为萧鸾出谋划策、浴血奋战。义阳战后,萧衍升为太子中庶子,成为太子老师、东宫显官。萧衍为避嫌,遣散部曲家兵,整天坐着一辆破小牛车。萧衍为人本来节俭,刻意去做更显得朴素。阴狠猜忌的萧鸾大赞萧衍清贫勤俭,堪称百官模范。

萧衍所做一切均为这一天,有一块自己的势力范围,成为一镇诸侯。张弘策听说之后,一阵狂喜,兴奋地对萧衍道:“昨夜的话应验啦!”萧衍微笑道:“切勿多言!”张弘策怎么肯丢掉百年不遇的机会,立即收拾行李,打通关节,跟随萧衍北上襄阳。

萧衍走后,各地齐军在崔慧景统一指挥下救援襄阳。前方战事令人震惊,裴叔业的围魏救赵之计破产,汉水以北的新野、南阳等五郡全部失守。

交战

裴叔业的妙计败在一个叫傅永的魏军军官手里。傅永字修期,出身平民,武艺高强,能手执鞍桥,马上倒立驰骋。早年好武,二十多岁不会写字。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他没法回信,急得团团转,被人笑话。从此,傅永发愤读书,文武双全,官拜平南将军王肃长史。

裴叔业围魏救赵之策,打得就是北魏的南豫州,王肃派傅永防察边镇。齐军两路进发,一支一万人的军队进攻黄郭戍,裴叔业自率大军进攻临泉楚王戍。攻打黄郭戍的齐军夜间偷营中了傅永埋伏,军官战死,士兵死伤数以千计。打败这一路齐军,傅永仅带一名随从星夜快马加鞭赶到楚王戍,分出一千名战士埋伏在城外。

齐国大军大摇大摆来到楚王戍,裴叔业亲临城下,指挥部署军队围城。魏军埋伏在外围的军队对齐国后军发起突袭。齐军不曾料到一座小城敢于主动进攻,惊慌失措,后军溃败。裴叔业率数千精兵增援后军。傅永登上城楼,远远瞧见敌军主将向后去了,知道伏兵得手,下令开城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