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第8/14页)

给城镇带来自由。

私人财产。针对犹太人实施的专制带来了账面财富这一产物。

在大教堂中的僧侣的指导下开始。宗教唤醒了艺术。文人墨客进入政治领域。巴黎大学的政治权利。

贵族的授权使平民在贵族的指导下进入政治领域(1270年)。

[在空白处:平等最终通过贵族阶级渗入政治领域。]

国王的偏袒使人们从一无所有到获得权力。皮埃尔·德·布洛斯在成为大臣之前是一名理发师(1275年)。

法律规定的独占性特权防止诸侯变得过于强大。

将城镇引入三级会议(1304年)。

对各阶级人士而言,文学品位展现出一种全新的意义。“花之游戏”的创建(1324年)。(“花之游戏”是一种每年在图卢兹或是在法国其他地方举办的文学比赛。——译者注)

枪支的出现使毫无防护的农奴与包裹着铁质战衣的贵族人士更平等化(1328年)。

扎克雷农民起义。巴黎资产阶级起义(1358年)。

与英国进行的战争摧毁或者破坏了贵族阶级。

阿玛尼亚克人与勃艮第人之争对人们的重要性。

贵族阶级将他们作为工具。

异教的起源。扬·胡斯(1414年)。

渐渐破坏宗教势力的永久的军队机构(1446年)。

巨大的商业财富和个人财富。雅克·柯尔。

东罗马帝国的终结。西方文学的影响力日益增强(1453年)。

印刷术的发明在1440年左右。邮政在……

路易十一。

美国的发现(1492年)。(YTC,CVh,第一册,第18至20页)

[9]原稿中写的是“1370年”。但正确的时间是1270年。

[10]原稿中写的是“……为了推翻贵族阶级”。

埃尔韦·德·托克维尔:“这里的推翻一词难道不会太过绝对吗?”

爱德华·德·托克维尔:“也许贬抑一词更合适。”(YTC,CIIIb,第一册,第10页)

[11]埃尔韦·德·托克维尔:“我想这样更好:他们忍受人们……”(YTC,CIIIb,第一册,第10页)

[12]埃尔韦·德·托克维尔:

这里有一个错误;你想表达的应该是路易十六,因为即使路易十五由于堕落而引发革命,但你不能否认他直到最后一刻都是绝对的君主,他的王室非常强大。我不大喜欢灰烬一词,它与文风不大相符;此外,人们通常会说“fall into the dust”而不是“descend into the dust”。

爱德华·德·托克维尔:

我也觉得这句话有些令人不满意。但是我的看法与父亲有所不同。当然,路易十五因失去了王位所赋予的道德力、高贵、威望而失去了他的君主国,但“fall into the dust”仅表达出了物质上的降低,而这里需要表达的是道德的下滑,毕竟通过观察可知路易十五因为王室的腐败而让贵族阶级蒙羞。

[13]在空白处:“<在所有的财富中,往来信函是最民主的。>”

[14]在空白处:“天主教神父和宗派主义者,法学家和诗人,金融家和博学之士,制造商和航海家,国王,以及贵族阶级自身,都在为民族效力。民族因所有人的付出而获利。那些人意在……”

[15]这个句子成功引发了众多评论。根据它,某些评论员迅速得出结论——托克维尔是宿命论者。因此,弗朗索瓦·菲雷(迈克尔·黑雷特和尤塔·霍夫肯所著的《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中的“美国民主制度的概念”,《民主政策》,巴登-巴登:法律出版社,1891年,第19至52页,尤其是第23页和第28页)发现托克维尔提出的理念发展的必然性已存在于夏多布里昂的作品中。即使该段落承认命运根据上天的旨意具有平等理性的本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本书其余部分和托克维尔的其他作品中,仍然承认他赞成自由与所有形式的宿命论相对立。马文·泽塔伯恩(《托克维尔与民主问题》,斯坦福: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67年,第15至19页)打算解决托克维尔引发的这个矛盾,在这一段落中,其主旨类似于说服和教育:为了利用法国贵族在这一时期的宗教情感,从而说服法国贵族不反对民主游行,后者坚称民主具有上帝赋予的特征。其他作者,尤其是威廉·亨尼斯,使用了类似的说法,认为托克维尔不像是一名政治思想家,而像是一名雄辩家(从积极的意义来说)。虽然没有对托克维尔的作品的修辞价值展开必要的讨论,但是其指出在本书其他地方,托克维尔发现政治平等的必然特性是社会平等和笛卡儿方法论的产物。这一次,这一说法具备了心理学基础。即使处于革命的混乱之中,只要人们一度拥有平等的经历或认为他们自己是平等的,要让他们在以后接受社会不平等和政治分歧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如果你接受社会条件决定政治生活这一原则,如果社会平等曾经存在,那么它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它仅存在于一个短暂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