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第7/9页)

苏州已经用武力收复,这确实是平定江南的最关键的事。先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三个人各自带着一支部队向东去,深入敌人军事重地,他们之间也没有办法联络或者是互相配合应敌,所以孤立无援,形势和处境都非常危险。在苏州之战胜利之后,李鸿章建议应该统筹全局,乘胜进入浙江这些地方,和曾国藩、左宗棠两支军队互相接应,把力量聚集在一起再去攻打别人,这是政府官军后来制胜的第一要素。十一月,刘铭传、郭松林、李鸿章进攻无锡,占领了那里,抓获他们的将领黄子漋父子二人后斩首。后来李鸿章把他的军队分为三支部队:甲队,他自己率领;乙队,程学启率领,进入浙江,攻占平湖、乍浦、澉浦、海盐、嘉善这些地方,进逼嘉兴府,左宗棠的军队(浙军)也来和他们互相配合应敌,进入杭州地界,攻打余杭县[6],屡次击败敌军;丙队,由刘铭传、郭松林等人率领,和常胜军共同攻打常州,获得了极大的胜利,依靠武力收复了宜兴、荆溪,抓住了敌人的将领黄靖忠。李鸿章还命令郭松林进攻溧阳,降服了敌军。

当时的敌军将领陈坤书,有部下十几万人,占据着常州府,摆开阵势来攻打政府官兵的背面。李鸿章和刘铭传率军防御,敌军气势逼人,而官军就不幸地失利了。陈坤书又偷偷派兵迂回到江苏内部心腹之地,在江阴、常熟、福山等地方不断出没,江阴、无锡因此而戒严,江苏以西受到了非常大的震动。在此种情况下,李鸿章命令刘铭传自己独自处理常州地区的事情,然后急忙召唤郭松林放弃金坛,日夜不停地赶路,来支援苏州。又让李鹤章立即回去死守无锡,杨鼎勋、张树声率领别的军队把守江阴的青阳、焦阴,切断敌人的后路。当时敌人的部队围剿常熟的力度不断加强,艰苦的战斗已经持续了很多天,仅能勉强支撑。太平军又一起围剿无锡,李鸿章建立的壁垒几乎要守不住了,眼看防线就要崩溃了。几天之后,郭松林的援军到了,他们浴血奋战,击退了敌人,这才解了围。郭松林因在本次战争中有功劳,所以被授予福山镇总兵之职。

先是程学启围剿嘉兴(从那一年的正月开始)非常紧急,嘉兴城中驻守的士兵与政府官军针锋相对,两军交战,死伤都很惨重。二月十九日,程学启激励手下的将士们,一定要尽快地攻占这个地方,打败敌人,结束战斗,于是程学启亲自冲锋陷阵,越过浮桥,爬上攻城的云梯。在城上的敌军死死地守着,一直朝着他们射击,打来的子弹多得像下雨一样,忽然一颗子弹飞过来,打中了程学启的左脑,他摔倒在地。副将刘士奇看见了,立刻顶上,代替主将程学启监督部队,并率先登上了城楼。战士们化悲愤为力量,勇气瞬间高涨百倍。而潘鼎新、刘秉璋等人也通过水、陆交替前进,最终攻占了嘉兴。

程学启被打伤后,躺在床上治疗了二十多天,还是不见好转,最后在三月十日逝世,被赐予“忠烈”的称号。李鸿章悼念他的时候,痛哭流涕。

嘉兴这个地方被政府以武力收复后,在杭州的敌军气焰一下子变得非常低落,在二月二十三号的时候(二月十九日嘉兴被收复),敌军的主力趁着晚上从北门全部撤出城里。左宗棠的军队在三月二日的时候进入杭州城,从此,苏军(李鸿章的军队)和浙军(左宗棠的军队)的部队合兵一处,成功会师。

程学启去世之后,李鸿章让他手下将领王永胜、刘士奇分别率领程学启的部队去和郭松林在福山镇会师,从福山镇进攻沙山,经过接连几天的战斗,占领了沙山。到了三河口,消灭了两万人。于是李鸿章督促各部队合作,一起围剿常州。刘铭传攻打西北部,成功攻破;郭松林攻打陈桥渡的军营,成功攻破;张树声、周盛波、郑国櫆等人袭击河边敌人的军营二十几个,也都成功攻破。战败的敌军落荒而逃,想要回去进入常州城内,陈坤书拒绝他们进入,所以被政府官兵杀死在城下的敌军败兵数都数不过来了。三月二十二日的时候,李鸿章的军队正式进逼常州城,用大炮和炸药轰炸城墙,城墙被炸开了一个数十丈长的大口子,然后挑选了数百名勇士组成敢死队,战士们扛来梯子,登着梯子强行爬墙。陈坤书骁勇善战,他亲自率领强壮的士兵们出去战斗,驱赶他们,修补被轰开的缺口,政府官兵死了好几百人。李鸿章十分愤怒,督促众人要更加努力,命令多多准备攻城器材,接连好多天进行猛烈的攻击,两军的受创程度和人员死伤同样惨重。经过了十几天后,李鸿章亲自到战场去当督军,刘铭传、郭松林、刘士奇、王永胜这些人,身先士卒,亲自出战,拼死搏斗,登上了城楼,敌人终于乱了阵脚。陈坤书依然不屈服,和他手下的将领费天将一起率领那些剽悍的士兵,和政府官兵展开激烈的巷战,郭松林浴血奋战,俘虏了陈坤书,费天将也被周盛波抓住了。刘铭传大声喊着“只要放下兵器,过来投降的人可以被赦免”,听到这话,立刻有一万多人投降。在本次战斗中政府的军队也死了几千人。常州就这样被收复了,当时是四月六日。从这以后,江苏的军队(李鸿章的军队)和南京的军队(曾国藩的军队)之间的联络全部畅通了,在江苏全省范围内,除了南京府,没有敌人活动的踪迹了。自从同治元年壬戌春天的二月,李鸿章率领着八千人抵达上海,正式开始统领淮军,还有常胜军,转战各个地方,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斗有几十次,从松江保卫战开始,一直到嘉兴、常州攻坚战结束,一共整整两年,到了同治三年甲子夏天的四月,扫清苏南太平军的任务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