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昏庸二帝(第16/17页)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八日傍晚时分,李湛带着大小宦官百余人,出宫到郊外打狐狸。丑时过后,李湛已经捉了十几只狐狸,可谓收获颇丰,见夜色已晚而且觉得十分寒冷,便决定早些回宫。
由于这一晚上战果辉煌,而且时间还早,李湛兴致非常高,便让御膳房准备了酒席,和刘克明、田务澄、许文瑞等随行宦官以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从宽、王惟直等共计28人饮酒,同时叫来几名歌女唱歌助兴。
席间李湛异常兴奋,狂饮几杯后不觉间已带有几分醉意,他走下宝座同歌女们一起舞蹈起来,不大工夫便觉得浑身燥热起来。
“怎么这么热啊?朕要去更衣!”于是李湛歪歪斜斜地向偏殿的更衣室走去。苏佐明当即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跟着李湛一同进了偏殿。就在他和李湛刚刚进入偏殿的时候,大殿内的灯烛忽然全部熄灭,殿内顿时一片漆黑。不过,当时殿内的刘克明、许文瑞等人并未觉得惊慌,反而是出奇的平静,大约几分钟过后,众人便听到偏殿之内传出一声惨叫。
“好像是皇上的声音?”一名站立在旁边的小宦官禁不住出声道。
“别喊!再喊就结果了你!”刘克明顿时恶狠狠地瞪着小宦官说道。
这时刘克明让人重新点燃大殿内的灯烛,只见苏佐明从偏殿出来,此刻他的身上还带有血迹,他径直走到刘克明身旁开口说道:
“大事已成,公公迅速筹划后事吧!”
当苏佐明说出这句话时,所有人全都知道李湛已经死在苏佐明的刀下。
刘克明脸上当即露出了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冷笑,然后他站起身对众人说道:
“我们不如迎立绛王吧?”
当时在场的人全都默不作声,刘克明见没人反对,便当即宣翰林学士路隋来见。路隋很快到来后,发现现场的气氛十分诡异,就在他正要询问什么事情时,就听刘克明阴冷的声音忽然响起:
“皇上今夜暴崩,留有遗命让绛王李悟权领军国大事。”
“怎么……怎么会如此突然?”路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不应该是路学士该问的问题。”站在身边的苏佐明已经将手按在自己的佩刀之上。
看到苏佐明身上带血地站在那里,路隋霎那间似乎明白了什么,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他只得被迫按照刘克明等人的意志撰写了遗诏。与此同时刘克明让田务澄、苏佐明等人急速前去迎接绛王李悟入宫。
李悟是宪宗李纯之子,作为皇帝李湛的叔叔,他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不过现在随着田务澄、苏佐明等人的迎接,李悟恰似喜从天降,在没问清事情缘由的情况下,便冒冒失失地跟着田务澄、苏佐明进入宫中。
等到黎明之际君臣上朝的时候,刘克明在百官面前首先宣读了那封假遗诏,然后簇拥着绛王李悟走出紫宸殿外接见百官。当时百官见状,面面相觑,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隔了一夜,皇帝会换了人?
当时朝臣们不明事情的真相,所以全都默不作声,唯独裴度站出来高声说道:“我只知道遵奉遗诏,皇上忽然驾崩,遗言却犹在,我认为应该遵行。”
“裴公是三朝元老,一切决策都由您来制定。”刘克明立即回答。
事实上,刘克明等人当时都没有看出裴度的心思。作为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江湖,裴度在朝堂上一眼就看出了皇帝李湛忽然驾崩必然是被刘克明等人暗害,只是朝堂之上自己一介文臣,如果搞不好会有杀身之祸,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先稳住局面,然后再寻找外援讨伐叛逆。
当时裴度的头脑十分清醒,他立刻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所在,那就是讨伐叛逆需要手中有兵,而纵观当时朝廷内掌握兵权又比较可靠的人,似乎只有神策军中尉梁守谦。
“我来找中尉,是为了今天朝堂上之事,中尉认为今天的事情是否蹊跷?”裴度找到梁守谦后便开门见山地问道。
“皇上突然驾崩,必是刘克明等人暗害!”梁守谦愤恨地回答道。
精明的裴度当时留了个心眼,他继续试探着对梁守谦说道:
“这件事情当时我等在外,公等在内,全都不知道真相如何,究竟是不是刘克明等人暗害皇上,咱们还得详细调查才是。”
“哎呀!还调查什么啊!我看刘克明等人早晚容不下咱们,不如我和司空大人共讨逆贼如何?”
“中尉手握禁军,如果此刻急速讨贼,肯定会一呼百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裴度继续怂恿道。
“嗯!即使除掉逆贼,绛王也不可立!”
“这个是自然,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嘛!”
“司空大人觉得皇子李普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