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昏庸二帝(第15/17页)

因为宦官始终充当李湛玩伴儿的角色,让李湛在嬉戏游乐中得到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李湛将其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无限的游乐活动中,所以就必然导致他疏于朝政。而偌大的一个国家需要处理的政务纷繁复杂,本来李湛可以依靠宰相们来处理,但由于李逢吉等几位宰相拉帮结派打击异己,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李湛权衡之下还是将政事委托给家奴比较可靠。所以在他即位后,仍然让王守澄担任掌握中枢机构机密,能够传达皇帝诏令的枢密使之职,并逐渐加大枢密使的权力,使得枢密使成了内廷的实际宰相。

由于李湛对宦官的宠信,当时王守澄、梁守谦等诸多宦官纷纷掌握了朝廷的实际权力。最初宦官们只是表现出了骄横之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李湛对宦官们的放任和偏袒,这些宦官们开始由骄横逐渐升级为任意妄为、徇私枉法,甚至达到滥杀无辜的程度。

当然作为自己的家奴,宦官们的所作所为似乎和李湛关系不大,不过李湛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他的性命最终会结果在自己最为信任的家奴手上。

李湛放任纵容宦官源于他的性格和经历,但他对于进入宦官队伍的门槛似乎也在降低,具体来说就是对阉割与否管理不严。事实证明,老祖宗发明宦官阉割这项制度还是十分必要的,李湛在位时由于执行不到位,最终导致宦官睡了皇帝老婆,更要命的是因为这件事最终导致李湛死于非命。

当时,一个叫刘克明的宦官便沾了阉割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光,而混进宦官队伍,这个曾经在李湛还是皇太子时便陪着他踢球的宦官为人十分精明。宦官名义上不能成婚,可是刘克明由于身体并不残缺,所以他开始与一些宫女通奸,最初他也是小心翼翼、谨慎行事,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见没人发觉,于是胆子便大了起来,竟然开始向皇帝李湛的身边发展。最终他勾到了李湛一个年轻貌美的妃子董淑妃,两个人暗中往来多次,李湛毫无察觉。

如果这件事就这么平稳地发展下去,或许李湛只是被戴了顶绿帽子,但很多事情往往是无巧不成书,在巧合之中产生诸多误会。

宝历二年(826年)九月,李湛前往骊山巡幸,董淑妃和刘克明也都随同前往。刘克明趁李湛半夜打狐狸之际,偷偷去约会董淑妃。不料,刘克明所经过的偏殿正是李湛打狐狸的地方,李湛当时在偏殿的一侧拐角处张弓搭箭瞄准对面偏殿的一处墙角,准备等狐狸经过时一箭射过去。就在李湛焦急等待时,忽然听见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然后他就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往自己这边爬了过来。

李湛当时就来了精神,使足了劲拉满了弓,只听“嗖”的一声,箭矢飞出,不偏不倚地正中“狐狸”。他欣喜若狂,刚准备前去看看自己俘获的“猎物”,忽听对面传来一声尖叫,只见那个“猎物”狼狈地滚下台阶,李湛觉得十分诧异,因为他没有想到居然会传出人叫的声音,于是他急速抢步上前,命人点起火把仔细一看,顿时大吃一惊。

“刘克明?你半夜三更不在行宫好好待着,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李湛当时不解地问道。

精明的刘克明从小就很机灵并能言善辩,当时看到李湛手里还提着弓箭,便灵机一动答道:“我听说陛下半夜出来打狐狸,担心万岁爷有什么闪失,便跟了过来,在暗中保护您。”

“哈哈哈!朕难道还怕几只狐狸不成!”李湛说着,转脸向身后围拢过来的大小宦官吩咐道:“快把他抬进去。”于是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刘克明抬回行宫之中。

刘克明中了李湛一箭,回到长安后足足躺了半个月才痊愈,自从那晚中箭之后,他的心中始终忐忑不安。俗话说得好,做贼心虚,虽然李湛始终没再过问这件事,但他总感觉李湛好像发现了什么,那一箭似乎是对自己的警告。他在害怕的同时,更有一种对李湛的恨,因为他和董淑妃正处在火热之中,突然挨了这么一箭,弄得他半个多月不能和董淑妃约会。

这种既怕又恨的心绪交织在一起,使得刘克明总是心神难安,于是他开始琢磨一个一了百了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意图弑杀李湛。

前边我们说过,由于李湛的纵容和宠信,当时的宦官已经到了任意妄为的程度,所以他们做出任何决定都是正常的。这次刘克明准备弑杀李湛,他联络了一些和他志同道合的宦官准备联合行动,当然他联合的那些人都是在击球游戏中,因为手脚太笨不能满足李湛的玩兴而备受冷落的宦官。

这次刘克明将这些失意宦官召集起来,试探着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