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命所归(第20/24页)

无疑,尉迟迥吃了个大败仗,仓皇回城,韦孝宽于是率军围城。

当然,攻城之战也没啥悬念,李询和贺篓子干率先登城,于是,邺城告破。

尉迟迥走投无路,一路奔向了碉楼,后面崔弘度直上斜坡,紧追不舍。尉迟迥被追甚急,急怒之下,便弯弓搭箭,要射崔弘度。

崔弘度脱下了头盔,大声喊道:“颇相识不?今日各图国事,不得顾私。以亲戚之情,谨遏乱兵,不许侵辱。事势如此,早为身计,何所侍也?”

顺便说一下,崔弘度跟尉迟迥有亲戚关系,他的妹妹是尉迟迥儿媳。

尉迟迥明白了,“事势如此”,就算射死了崔弘度,也没有意义,必须要“早为身计”了,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自杀(要是落到杨坚手里,就不是“死”这么简单了,自杀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当然,在自杀之前,尉迟迥还是痛骂了杨坚,过足了嘴瘾再死不迟……

当然了,崔弘度也不好意思就拣这现成便宜,最后把便宜让给了弟弟崔弘升,让他割下尉迟迥脑袋去报功。

而后,勤、惇、祐东走青州,未至,开府仪同大将军郭衍追获之。丞相坚以勤(尉迟勤一开始并不想造反,是老哥把他拖下水的)初有诚款,特不之罪。李惠先自缚归罪,坚复其官爵。

看似轰轰烈烈的尉迟迥叛乱,就这样落下了帷幕,一共为时,仅仅六十八天而已。据说,尉迟迥这次之所以输那么快,跟他用一个人是分不开的——崔达拏。崔同志是何人呢?他爹便是高澄的亲信崔暹(当年逼得高仲密投降西魏,而后引发东西魏邙山之役,最后居然因为高澄的包庇免于受责的哥们)。这位崔同志的本职是——文士……

尉迟迥老头果然老昏头了,不败何待?

韦孝宽大获全胜,接下来的扫尾工作,由三子一女被杀的于仲文完成。

于仲文进了长安后,被杨坚任命为河南道行军总管,让他收复失地;说是总管,其实手里没几个人,精锐部队都在韦孝宽手里。

未几,于仲文军抵蓼隄(汴河河堤),离开梁郡(今河南省商丘县)七里。于仲文的对手,是席毘罗部将檀让,这哥们手里有几万人马。敌众我寡,怎么办?于仲文先派了些老弱病残上去挑战,然后还没怎么打,就先溜……

这个计策,大家一定立即反应过来了,没错——传说中的“骄兵之计”。檀让同志果然“骄”了,认为于仲文无足为虑了,然后,他就倒霉了,于仲文率军突然反扑,檀让猝不及防,于仲文大胜——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

于是于仲文逼近梁郡,此时尉迟迥守将刘子宽弃城而逃;于仲文继续挺进,进击曹州(今山东省定陶县西),俘虏刺史李仲康;于仲文马不停蹄,再攻檀让残军驻守的成武(山东省成武县),再度获胜。

当时席毘罗在沛县(刘邦他老家)屯兵十余万,准备进攻徐州,但是,他的老婆孩子还在金乡(山东省金乡县)。这天,有个自称是席毘罗使者的哥们来到金乡,告诉城主徐善进,说,檀让明天中午就来,你们做好迎接准备。金乡人一听檀让援兵赶到,当然是很高兴了,欢迎仪式准备停当,且不提。

第二天,果有一支军队举着尉迟迥的旗帜,远远的朝金乡挺进。徐善进远远的看见了这支部队,大喜过望,当即出城相迎。然后呢?然后徐善进就被绑了……怎么回事呢?很简单,使者是于仲文派去的,而如今这支部队,也是于仲文的部队,不过是改换了服饰罢了……

当时于仲文的部众都劝于仲文屠城,于仲文表示:“此城乃毘罗起兵之所,当宽其妻子,其兵自归。如即屠之,彼望绝矣。”(于仲文认为,放他们一马,当兵的自然归服,否则惹急了他们,反而不好弄)部众表示有道理。

不久后,于仲文设兵伏击了席毘罗大军,“毘罗众大溃,争投洙水死,水为之不流”;于是生擒檀让,斩首席毘罗,送达长安,且不提。

再过不久,韦孝宽分兵摆平了尉迟迥的残部,尉迟迥叛乱遂正式扑灭。

然后,萧岿跟柳庄之间有了这样一句对话——若从众人之言,社稷已不守矣!

九月,王谊率军兵抵郧州,未几平定叛乱,司马消难正式投奔了南陈。

当然,南陈也别以为他们得到了什么好处,早晚,他们吃进去的东西,要被吐出来,等着吧。

十月,梁睿率步骑二十万讨伐王谦,未几平定,王谦被梁睿斩首。

顺便说一下跟着王谦造反而后被斩首,还包括北齐的高阿那肱……

至此,杨坚终于全面平定了尉迟迥的叛乱,一个新时代,就要来临了!

新隋上空的阴霾

尉迟迥的叛乱,对于杨坚而言,并非只有坏处,事实上,好处反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