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一统(第15/20页)
我们不妨看看杨广装到了什么程度——晋王广,弥自矫饰,唯与萧妃居处,后庭有子皆不育,后由是数称广贤。大臣用事者,广皆倾心与交。上及后每遣左右至广所,无贵贱,广必与萧妃迎门接引,为设美馔,申以厚礼;婢仆往来者,无不称其仁孝。上与后尝幸其第,广悉屏匿美姬于别室,唯留老丑者,衣以缦彩,给事左右;屏帐改用缣素;故绝乐器之弦,不令拂去尘埃。上见之,以为不好声色,还宫,以语侍臣,意甚喜。侍臣皆称庆,由是爱之特异诸子。
因此,一个如此克制自己的杨广,一个如此看重自己在父母心目中形象的杨广,一个处于夺嫡之争关键阶段的杨广,他会为了杨丽华这样一个女人,毁掉自己的政治前途吗?大声一点回答!不会嘛,对不对?
那为什么《资治通鉴》有这样的桥段呢?很简单,杨广是个失败者,而中国的失败者,是一定不会有光辉的一面的,这就是中国史书的逻辑——在《炀帝篇》中,大家还会反复发现这一点。
杨广在做了这些事之后,又处理了贺若弼——广以贺若弼先期决战,违军令,收以属吏。(瞧瞧,杨广此时的行为,完全是非礼勿言,非礼勿视嘛,贺若弼这么大功劳,违反了军令,该罚也一样罚,“贤王”二字,当之有愧?)
贺若弼这叫喝水撒牙缝,头功被韩擒虎抢了不说,连次功都要被杨广挑骨头,俩字儿——倒霉啊!好在杨坚会做人,写了个诏书过来:“平定江表,弼与韩擒虎之力也。”而后,赐物万段;又赐弼与擒虎诏,美其功。
下游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中上游了。
当时,南陈水军都督周罗睺和郢州此时荀法尚驻守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而上游总指挥杨俊率十余万大军屯于汉口,然后,双方呈相持之势,一个月内,隋军竟被压制的无法动弹。
中游进展不顺,就只能指望上游了。上游顺不顺呢?一开始也不顺。
当时荆州刺史陈慧纪令南康(江西省赣州市)郡守吕忠肃驻守岐亭(湖北省宜昌市北),据守西陵峡,吕忠肃在北岸山上凿洞,向南岸链接了三条铁链,横拦江面,阻止隋朝大军,而这位吕忠肃,更是抵抗意志坚强,变卖家财充当军饷。将领意志如此坚强,手下当兵的也是拼死效命,于是,杨素和刘仁恩,大小四十余战,奋力进攻,结果却一点便宜都讨不到,光战死的就有五千之多。
当然,吕忠肃靠变卖家财来充当军饷,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这哥们确实是大大的忠臣,很难得,二是他手头的力量其实也很有限,而且根本得不到补充。所以,在长期的拉锯中,尽管隋军一开始吃了瘪,但随着时间推移,兵精粮足,背后有一个帝国作为支撑的隋军,终于慢慢摆脱了颓势,也开始打胜仗了。
杨素在打胜仗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放人。
这是隋军此次南征的既定战略,不仅要以兵凌人,更要以德服人。所以,从杨素到贺若弼,从韩擒虎到杨广,在整个征服过程中,都打出了一个“德”字招牌;此时杨素的放人,也不过是一以贯之的策略推行而已。
然而,此次的放人,却收到了奇效。因为,隋军在打败仗的时候,南陈军队是毫不留情,都割了鼻子去报军功,然而,现在隋军打了胜仗,非但没有以怨抱怨,反而以德报怨,将心比心,南陈士卒也不免气为之夺。
吕忠肃知道,这么打下去,是没有机会的,他的部队,军心会很快瓦解,过不多久,就没人愿意帮他卖命了,于是,吕忠肃放弃了自己的阵地,他要选个更有利于自己的战场,继续抵抗。
吕忠肃退到了荆门(湖北省枝江市西北长江西岸)的延洲(长江中小岛),而杨素则解除了拦阻他的铁链,紧随而至。杨素派出巴蜑(四川中部少数民族,依水为生,擅长水战)军一千,乘着“五牙舰”四艘,用撞击长杆连续击破陈国战舰十余艘,于是,南陈军大败,被俘两千,而吕忠肃,则是单枪匹马逃过一劫。
南陈信州刺史顾觉屯兵安蜀城(湖北省宜昌市西),听到吕忠肃战败的消息,也便没了抵抗意志,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驻守公安(荆州首府,湖北省公安县)的陈慧纪见大势已去,乃将其军械辎重尽数焚毁,引兵东下,于是,巴陵(湖南省岳阳市)以东,尽为隋军所得。
陈慧纪此时手拥士卒三万余,主力舰有一千余艘,实力仍是非同小可,见长江上游守无可守之后,当时便想带兵顺江而下,去增援建康,但无奈被杨俊堵住了前路,于是便进退无路,生生被夹在了当心。
被堵在了巴陵的陈慧纪心急如焚,欲进不能,欲退无路,他仍想做最后一搏,但却不知建康防御如何,正在心乱如麻之际,巴陵城来了个人——陈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