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一统(第16/20页)
陈叔文同志,就是那位被陈叔宝猜忌的湘州刺史,他已经接到了调令,而且已经从湘州出发,此刻,他刚刚抵达巴陵——好容易碰个南陈宗室,陈慧纪就像见到了救世主一样,当即便推举陈叔文当盟主,共同抵抗隋军。
接下来,讽刺的事情来了。南陈的臣子陈慧纪,还在热血澎湃的准备为南陈流尽最后一滴血,竭诚以报国恩;而这边南陈的宗室陈叔文,却转脸就带了手下去跟杨俊请降,而且,杨俊很快就遣使前来慰劳……
更讽刺的是,当时已成俘虏的陈叔宝,也在杨广的要求下,手书招降上游军将,并派樊毅去见周罗睺,又派陈慧纪的儿子陈正业来见老爸……
还能怎样呢?周罗睺跟着诸将相对而泣,整整哭了三天,然后无奈解散部队,找到了杨俊投降,陈慧纪也无奈投降了隋军,于是,上游的战事宣告终结。
这位周罗睺我们要说一下,首先,他是难得的忠臣,非但成功抵挡了杨俊一个月,而且,在投降后,杨坚赏赐他时,他还哭着表示:“臣荷陈氏厚遇,本朝沦亡,无节可纪。陛下所赐,获全为幸,富贵荣禄,非臣所望。”
由于周罗睺投降的比较晚,所以,官位比较低,甚至不如名不见经传的羊翔,后来韩擒虎因此取笑他,说:“不知机变,立在羊翔之下,能无愧乎?”结果周罗睺正色答道:“昔在江南,久承令问,谓公天下节士。今日所言,殊匪诚臣之论。”韩擒虎也随之面露愧色。
周罗睺能力如何呢?贺若弼同志,一个牛逼哄哄,谁也瞧不起的人,他曾经在杨广面前大言不惭的谈及朝内诸将的能力,表示:“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言下之意,这些人都不成,要说良将,还得是哥们我啊)。”于是,贺若弼是如何评价周罗睺的呢?
贺若弼曾对周罗睺这么说过:“闻公郢、汉捉兵,即知扬州可得。王师利涉,果如所量(言下之意是,幸亏对手不是老兄你,要不然说不好咧)。”周罗睺倒也不客气:“若得与公周旋,胜负未可知也。”
然而,如此忠勇双全的周罗睺,后世的名声,却远不及他的对手贺若弼和韩擒虎,说到底,他的宝贝领导陈叔宝害了他啊!
言归正传。不久后,杨素也抵达了汉口,跟杨俊会和。再看看九江的王世积处——王世积在蕲口,闻陈已亡,移书告谕江南诸郡,于是江州司马黄偲弃城走,豫章等诸郡太守皆诣世积降。
至此,南陈已基本平定,只有少量的零星反抗。
首先是三吴地区推举萧献为首,反抗隋军。不久后,隋朝派宇文述领军镇压,萧献曾想玩个前后夹击——献立栅于晋陵城东,留兵拒述,遣其将王褒守吴州,自义兴入太湖,欲掩述后;计是好计,但无奈所立之栅实在不够坚固,以至于宇文述破栅之后,居然还有回身反击萧献的机会……萧献于是兵败,后来撤至包山,又遭失利,最后想躲进民居,未遂,为宇文述所擒。
在萧献倒霉后不久,萧岩也倒了霉,此二位老兄,都被押解进长安斩了首,要说,萧献倒不冤,算是站着死的,这位萧岩是跪着死的,因为他是投降的……
然后是岳阳王陈叔慎。跟陈叔文不同,陈叔慎还是挺为自己的血统感到自豪,他没有轻易投降隋朝,有一天,他在家设宴款待诸将,叹气道:“君臣之义,尽于此乎?”说着说着,长史谢基就倒在地上哭泣,一旁的陈正理义愤填膺:“主辱臣死,诸君独非陈国之臣乎!今天下有难,实致命之秋也。纵其无成,犹见臣节。青门之外,有死不能!今日之机,不可犹豫,后应者斩!”于是,在陈正理的压迫下,众人允诺,然后刑牲结盟。
当然,值得一提的也就是这么多了,因为陈叔慎唯一的成绩就是诱杀了杨素的部将庞晖,随后,就因为势单力薄,而被刘仁恩率军平定。
岭南的情况,各郡当时推举冼夫人为首,号为圣母,共保领土。隋朝派韦洸前来招降,为陈豫章太守徐墱在南康郡(江西省赣州市)所拒,无法前进。随后,杨坚还是老套路,送了封信过去——当然,陈叔宝写的,表明南陈已亡,你们就不要抵抗了,降了吧。冼夫人召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最后还是无奈,派孙子冯魂率众迎接韦洸。韦洸于是击斩徐墱,前去广州,说服岭南诸州投降。
至此,南陈遂全面平定——于是陈国皆平,得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
最痛苦的善后
中国历史上,完成统一大业,最为轻松的,莫过于隋朝。
当然,主要的原因,陈叔宝实在太烂,烂到了居然没能组织起一场像样的防御战,然后就被带着500个人的韩擒虎生擒了。陈叔宝在这场战事中最闪光的表现,居然是抱着两位美女躲到了深井之下——创意可以打个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