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一统(第17/20页)
由于陈叔宝的废物,倒是制造了中国历史上很有趣的争功的桥段:
贺若弼和韩擒虎回朝后,仍然是谁都不服谁,随后,二人居然公然在朝堂上争起了功。贺若弼表示:“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虎略不交陈,岂臣之比!”(丫仗都没打一个,尽捡便宜了)
韩擒虎也不示弱:“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丫还好意思说?先期决战,损兵折将,不治你的罪就看得起你了,怎么跟我兵不血刃,率500人就生擒陈叔宝相比?)
在上面的,则是笑得既轻松又无奈的杨坚,然后,他果断和稀泥,别吵吵,都有,都有,都是上勋!
当然了,一定有朋友认为韩擒虎摘桃子,不如贺若弼;朋友们,摘桃子这事儿,也不是谁都行的哦,韩擒虎能摘桃子,是因为他有本事。
后来,有突厥使者来朝,杨坚就问他:“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突厥使者当然听说过啦。然后,杨坚就让人把韩擒虎找来,对使者说:“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而后,韩擒虎“厉色顾之”,这位使者大惊失色(突厥惶恐,不敢仰视)。
中国历史上,我只见过一个人跟韩擒虎一样,气场能够达到令人“不敢仰视”的地步,谁呢?那便是大名鼎鼎的西楚霸王项羽啦。项羽有两次表现出这种特质,一次是跟着叔叔项梁在郡守府一人单挑一府的时候(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还有一次是巨鹿之战杀败秦军之后(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当然了,西楚霸王是什么级别,我们不解释了。
顺便说一下,人家突厥使者也是草原来的,按说也是见过不少狠角色的,但仍为之慑服,只能说,韩擒虎的气场确实万里挑一,史上屈指可数。
朋友们,如果韩擒虎没有这种让人“不敢仰视”的气场,岂能带着五百个人,就建立万世之勋,把一国之君给生擒了?
所以,二位争啥呢?他们生前倒是争的热闹,但是死后,史书却把他们合在一起列传,后世也都把他们二人合称,谁也没能强压谁一头嘛!二位其实不用争,该有的也都会有的,比起某位老兄来讲,二位就算幸福的了。
这位悲催的老兄叫做李德林。大家还记得此人不?这位老兄可说是杨坚从国丈成为皇帝的第一功臣啊,后来因为反对杨坚诛杀宇文氏宗室,才被冷落了。此次平陈,杨坚又想起他来,不但亲自去请教有关问题,高颎也时常过去征询他的意见,应当说,李德林是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的,算是立下了大功的,而杨坚呢,也准备赏他一赏——授柱国,封郡公,赏物三千段。
结果,圣旨都已经快下发了,有人去找高颎,说:“天子画策,晋王及诸将戮力之所致也。今归功于李德林,诸将必当愤惋,且后世观公有若虚行。”(老兄得摆正各人的位置啊,天子居中调度,晋王和诸将戮力同心,功劳理应都是他们的。你现在归功于李德林,让诸将如何服气?后世怎么看待你平陈的功绩?)
高颎一听有道理,去找了杨坚,于是,此议作罢。
朋友们,最可怜的人是李德林啊,他有功没?有啊,但是,谁让他没有上战场呢?谁让他不得势呢?所以,有功也没用,您呐,憋屈着吧。
这位憋屈的李德林,死于公元590年,也就是平陈之后的一年。在隋朝早年的名臣里,李德林算是最倒霉的一位,在杨坚当了皇帝之后,他的日子就没好过,三天两头遭忌,这大概就是所谓阴谋家的悲哀吧。
在公元590年,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南方叛乱了。叛乱本身并不稀奇,毕竟南陈是新近征服的地区,出现一些零星的叛乱,在所难免,然而,之所以这件事是大事,因为,叛乱的规模实在太大,大到杨坚难以想象——婺州汪文进、越州高智慧、苏州沈玄懀皆举兵反,自称天子。署置百官。乐安蔡道人、蒋山李凌、饶州吴世华、温州沈孝彻、泉州王国庆、杭州杨宝英、交州李春等皆自称大都督,攻陷州县。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
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说明叛乱的声势,那么还有一个数据,可能更加触目惊心,那就是,南陈一共六十万户,参与叛乱的,竟有三十万人。可以说,南陈的叛乱已经达到了“举境皆叛”的地步,声势之惊人,令人瞠目结舌。
事情到了这一步,我们就要问一问了,为什么南陈会爆发如此叛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