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新秩序(第7/10页)

公元460年,听说慕容拾寅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北魏高层相当不爽,就有哥们上奏疏了,说这种货我们养他干啥?干了他吧!

该年六月,北魏向吐谷浑再次发动了进攻。结果自是不消说,慕容拾寅逃去了南山,北魏军队大获全胜,要不是渡过黄河后发生了瘟疫,北魏且不退兵呢,这次北魏收获颇丰,俘获各种牲畜三十余万头。

公元470年,北魏再次进攻吐谷浑,慕容拾寅再次遁逃。

事实证明,在比你强的人面前,千万不要耍滑头,否则会死得很难看。

当然,慕容拾寅也不是这么甘心挨打,公元473年,为了报复北魏,他发动了对浇河郡(青海省贵德县)的进攻。

但是,一个人老挨打,是有他老挨打的道理的,因为,情况明摆着,你打不过别人嘛!慕容拾寅的这次进攻,毫无悬念的吃了瘪,北魏司令官长孙观深入吐谷浑国境后,还玩了出狠的——强行收割了秋季成熟的庄稼。

庄稼被人割了,这日子还怎么过?结论是,没法过嘛!没法过之后,慕容拾寅终于低头认怂了,投降了北魏,并开始每年向北魏进贡。

吐谷浑投降了北魏,当然就不能跟南朝瞎胡来了。

公元490年,吐谷浑第十三任可汗慕容度易侯去世。该年九月,南齐派使者去册封慕容度易侯的世子慕容伏连筹,结果,慕容伏连筹就牛逼哄哄的要求南齐使者丘冠叩拜,丘冠当然不鸟,最近,居然就被推下了悬崖。

南齐方面自是恨得牙痒痒,但是,牙痒痒也没用,山高皇帝远,南齐啊,还真管不着吐谷浑。

当然,这事儿也能看出慕容伏连筹的特点,三个字概括——二愣子。道理明摆着,就算他不愿跟南齐来往,也犯不着把人使者推下悬崖吧。

二愣子就有二愣子的处事方式。次年,北魏要求慕容伏连筹去京城朝拜,结果,这位二愣子就犯了愣,拒绝了北魏的要求,而且,还修整了边境两座重镇,准备负隅顽抗了。

这能讨到好吗?倒霉是一定的嘛。长孙观攻击了这两座城镇,大获全胜,而后,俘虏了三千余人。

还没完,公元491年,北魏冯太后去世,北魏派使者去吐谷浑报丧,结果,在接受诏书时,据说慕容伏连筹态度轻浮,吊儿郎当。

这下北魏使者气得要死,回国后,当即要求进攻。但是呢,此时的北魏皇帝,乃是著名的孝文帝拓跋宏,以汉化改革闻名于世,他的处事方式,就跟前辈大有不同——当时他表示,算了吧。

好,打仗可以算了,但这口气咽不下去,大臣们又要求,把吐谷浑的进贡退回去?这意思,就是要断绝双边关系了。拓跋宏又不同意,非但不同意,他还让长孙观把去年俘虏的三千人送回去。

有人要问了,这拓跋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怎么这么怂呢?很简单,四个字——以德服人。

效果如何呢?好,非常好。该年秋季,慕容伏连筹就让他的世子慕容贺虏头去平城朝拜了。拓跋宏于是封慕容伏连筹为都督西陲诸军事,封西海公爵,吐谷浑王;顺便,还派了使者张礼去做国事访问。

这位慕容伏连筹当时跟西域小国宕昌一语不合,想去征讨,并就此询问张礼的意见。张礼表示,吐谷浑和宕昌都是北魏藩国,一言不合就要打仗,不合规矩,破坏地区稳定,我们不同意。我离开国都时,宰相告诉我,如果阁下能够修正错误,则汗国政权可以保持,如若不然,大祸即将临头。

慕容伏连筹被这一席话说愣了,沉默了许久。

沉默之后,慕容伏连筹找到了自己的应对方式。对待比自己强的北魏,那就好好当孙子,踏踏实实尽本分,但是,在自己的王国,则设置文武百官,对待邻国,也以大国君王自居,将其视作藩属。

公元500年,得知此事的北魏警告吐谷浑,但仍然加以包容。

这段时间,算是北魏和吐谷浑之间关系最为稳定的时期。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付二愣子,有时候讲道理比讲拳头更有用。

公元540年,慕容伏连筹去世,儿子慕容夸吕即位。

这个年份呢,中国北方正乱作一团,自从公元524年六镇兵变之后,北魏跟吐谷浑的关系就中断了,借着这个机会,吐谷浑日渐发展壮大,到了慕容夸吕即位时,此公已经自称可汗,吐谷浑汗国已经成为东西三千里、南北一千里的一个西域强国。

也就在这一年,慕容夸吕派人去邺城跟东魏恢复了邦交。

跟东魏友好,这就意味着跟西魏交恶。表面上,吐谷浑跟西魏也恢复了外交关系,但是实际上,慕容夸吕借着西魏立足未稳的机会,很是不把西魏放眼里,隔三差五就派人抄掠西魏边境。

一开始,西魏为了跟东魏较劲,还顾不上吐谷浑,等到局面暂时稳定后,宇文泰不能忍了。公元553年,宇文泰亲自率三万骑兵,越过陇山西进,抵达姑臧(甘肃省武威市),征讨吐谷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