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整对象用地的调查及通告(第14/22页)
从一开始便已看透这一切的桃园寺妙的确是天才。除了御鸟羽综建之外,没有其他公司可以承接这个项目。
御鸟羽综建拥有极限环境下的施工建设技术,对他们来说,月面基地的设计本身可以说很简单,难的是制造出可以按照设计进行施工的建设机械,这一点在初级阶段就十分明了。多功能建机才是开发的核心。随着多功能建机研发成功,最大的一项困难宣告解决。
二〇二九年九月,可以往月球轨道发送二十吨重量的大型火箭亚当一号发挥了一半能力将现场作业所需的初期机材运送上天。这些机材包括面积三百四十平方米、发电输出功率一百五十千瓦的太阳能电池板以及一台多功能建机。
四天后,机械器材顺利降落到“伊甸”环形山的外侧。此次使用的着陆舱和高性能的毒蛇号截然不同,由一个简单的桌子式框架和逆向喷射火箭、燃料箱、电波高度计、利用地球测位卫星的测位装置、通信天线等最低限度的零部件构造而成,名字也似乎没有用心取,叫做“海龟”。由于它只是用于卸载七吨的物资器材到月面的量产型“货车”,所以才受到这种待遇。
着陆的海龟号在与几乎快碰到地平线的太阳呈九十度的方位,利用弹簧的力量用力投放出卷好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宽四米,长达八十五米,是地毯状的软质面板。在真空的天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后,电池板慢慢展开,在展开的过程中,板后面的支架也伸展出来。落到地表后,在支架的支撑下,电池片对准了太阳。整个过程只花了十秒钟的时间,非常麻利。投放方式虽然看上去很粗暴,但是在没有风的月面上可以正确地计算轨道,所以还是挺稳定的。预计在之后的各种场景中常常可以看见这种投放方式。
在地球上屏着呼吸等待的人们欢呼雀跃,因为保障电力供应是最优先的课题。多功能建机之所以是有线供电而不是自带发电板,是因为自带发电板没有意义。在极地,太阳光的入射角度很低,如果不是立着的电池板很难保证稳定的电力供应。
“电池板立起来了”——一声通知标志着此次任务的成功。今后,只要是太阳位于月球近端位置的白昼期间,就能使用丰富的电力。
只要有了电力,那接下来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想办法。多功能建机是可以承受重型作业的强大机械。即使翻倒了,也可以利用货叉和松土器进行翻身。而且,多功能建机还很聪明,能自己解决一些故障。得到发电板电力后的一号多功能建机从斜面都没有的海龟号上轻松落到月面,开始了第一阶段的作业也就是土木工程作业。本阶段的作业是为了迎接后来的同伴。如果不进行土地平整,逆向喷射会让月壤漫天飞扬,弄脏太阳能电池板。当然,万一真把电池板弄脏了,多功能建机也可以摇动软质电池板进行清理。
根据一号建机发回来的影像,周边没有大型岩石和地面裂缝,作业看起来非常顺利。只不过,地球无法看到一号建机的英姿,因为它和埃德蒙·希拉里爵士一样自己拿着摄像机。不过即便如此,挪动岩石、捣固月壤、来回奔走的一号建机传回来的影像是真正的施工机械动作,毫不谦虚地说,画面非常具有动感。地球上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御鸟羽综建的人们异常兴奋地聚在显示屏面前欢呼就不说了,那一刻,走也入社以来第一次看见了岩城部长的笑容。
“那个人是该高兴。”
听完走也说的话,泰信司看着窗外的风景和手中的电脑屏幕点了点头说道。
那是在富士山山脚处的多功能建机制作试验场,同时也是在月面工作的多功能建机的管制设施。泰此行来访是为了调整这里和筑波、种子岛的宇宙控制中心以及各地研究机关之间的连接接口。
“我虽然才跟他见过几次面,但看得出来,岩城部长是一个思维极度理性的人。往月球运送机器人,比运送人类更加合理,所以他才这么高兴吧。”
“这么一说,我记得你之前好像说过‘机器之所以会发生故障是因为制造机器的人犯了错’。只要能发送足够可靠的机器,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往月球运送人类了……”
结合月面的多功能建机传送回来的遥测数据和眼前试验场的机体得出的数据,正在进行校正工作的走也小声说道:“如果是那样的话,为什么我们要大费周章地把人类送到月球上呢?”
“如果让我从一个技术人员的角度来说,非常简单。因为有可能做到。”
“因为可能做到?顺序是不是反了?目的应该在前,是否可能才是之后应该判断的事项啊。”
“普通人是这样没错。比如肯尼迪,他在月球旅行是否可能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开启了阿波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