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6/7页)

而且人家纪楚骑着快马,身边人也多骑马,很快就回了。

就他们坐着马车,在后面紧赶慢赶。

即便如此,跟着过来的主簿师爷们,也不打算离开的。

他们想见见纪县令,然后取取经。

你手底下那两个县,到底怎么搞的,能不能教教我们啊。

要不是县令没办法出城,其他县的县令都想亲自过来的。

周大人也很无奈。

他一路考究官员成绩,心中难免跟安丘县做对比,谁料那些官员也是这样想的。

得知他还未去安丘县时,一定要求带上自家下属,认识认识纪大人,想想办法啊。

大家基本都是同一批来曲夏州的,就他一个纪楚做出成绩。

好好的年底考核,变成年底学习了。

这还考什么啊。

话是这么说,周大人还是点头让他们跟着,毕竟曲夏州的情况如何,他心里有数的。

这些县能学到纪楚五成,许知州头发就不会白那么快了。

不过他们追着纪楚跑,纪楚却在搞什么棉花?

周大人也不让人通传,干脆直接过去好了,一行八人齐齐往衙门里走。

只听那房间里传来惊呼:“真的很暖和。”

“别在屋里试啊,去外面试,外面冷。”

“站风口里试。”

大冬天的,站风口?

差役连忙道:“纪大人,考课院的大人们来了。”

此话一出,屋子里众人下意识起身。

考课院!

今日刚想他们呢。

纪楚拿着手里做好的棉手套出去,见领头官员是周大人,颇有些惊喜:“周大人,又见面了。”

周大人上下打量纪楚,眼中欣赏的意味再清楚不过。

如果说去年对他还有些疑惑。

但经过今年,只有佩服的份了。

他手底下两个县,安丘县已经富裕起来,不仅粮食均产在陇西右道十几个县里都是第一。

连带着制糖,油菜籽,都是出了名的好买卖。

可以说他们一个县的油菜产业,让曲夏州,甚至隔壁咸安府,都不缺油可用。

沾桥县也不用讲了。

原本只是派他镇镇场子,许知州却说直接交给他即可。

结果已经很清楚。

他从州城来之前,户司主事一个劲的话,说沾桥县实际田地能有二十五万,他已经满足了。

没想到纪楚清查结束,直接定下二十六万三,好啊,太好了。

甚至还解决了一部分匪贼。

还是不借兵的情况下。

毕竟借兵太敏感,容易被人诟病。

纪楚那方法实在无可指摘。

许知州已经给常备军将军写信,请他派去兵士,帮忙训练各地乡兵。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边关十几个县的乡兵都能整顿起来,匪患会大大减少。

这一切的一切,跟纪楚脱不开关系。

他这个年轻人真的不一般。

周大人这种表情,不用多说。

纪楚今年的考核成绩,除了上上二字,还有其他吗?

所有人都觉得,给他上上,那是因为最好的考核标准就是这个,并非人家能力只有上上。

纪楚这样聪明,自然也看得出来,不过他还是对周大人很客气。

他早就知道周大人是许知州的人,去年派他来,也有捞他的意思,这样好的上司很难找的。

两人对视笑得和善,气氛完全不是考核的感觉,倒像是旧友过来叙旧。

跟着的其他县城主簿难免心道,都是县令,人跟人这么不一样啊。

他们县令见到周大人,恨不得跪着迎接。

可仔细想想也是,他们县令要是有纪大人的政绩,估计也能这般坦然。

“远远听着便热闹,这是在做什么。”周大人好奇道。

纪楚把手里的棉手套递给周大人:“您试试,这叫棉手套。”

只见这东西颇有些臃肿,并不算美观,好在足够柔软,捏上去像是上好的绒毛。

周大人试着戴了下,他一路过来,手指早就冻得冰凉,可双手放进去没一会,便有了热意。

周大人有几副不错的鹿皮手套,也没有这么软和保暖。

“除了不美观之外,确实不错,里面是芦花吗?”

时人多爱风雅,便是冬日也尽量显得不笨拙。

这般胖乎乎的手套,也就给小孩子们穿戴,显得憨态可掬。

纪楚干脆给周大人介绍起棉花,还道:“确实不够美观,但是民户所用,只要保暖即可。”

这话一出,李师爷看过来,谢主簿若有所思。

单一句话就把棉花定为民户所用。

其实他们已经试过棉花的保暖程度,做成被褥棉衣,都是极好的。

若是贵族豪门知道了,其实也会用的。

谢主簿眼神闪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