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2/5页)

可陶乐薇看着,却在晚上没人时主动道:“相公,现在已经五月二十五了,滇州棉的情况如何?应该有结果了吧。”

自从五月初六,绵绵出生,乐薇就再也没听相公提过一句公务上的事。

就算是偶尔回回信件,也肯定不让她知道,省得她担心,多数时间都在照顾跟陪她。

陶乐薇知道平日的公务有多少,心里也记挂着滇州棉。

提到这个,纪楚只道:“林县令他们种成了,一亩地有二百一十多斤棉花,而且棉绒很长,应该很适合织布。”

纪楚哄着孩子道:“种子已经寄到昌河州。”

绵绵睡得很踏实,纪楚准备吹了灯休息,却被乐薇拦着道:“你再说说。”

要说起这个,那可就没完没了。

纪楚不想用这种事打扰娘子休息,更不想此刻谈公务,毕竟公务真的处理不完。

可乐薇坚持要问,纪楚只好把最近的事情说了。

滇州棉的效果极好。

林元志本就知道怎么培育棉花,得到滇州棉之后,更是一刻也不松懈。

直接根据村落村民的指点搜集了几亩地的野生棉花。

之前说过,五月份就能收获,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五月中旬就可以采摘了。

林元志第一时间给纪楚写信,说明了滇州棉的产量,甚至还送过来一点样品让他看看。

并且还说,拨出一部分种子,已经送往昌河州。

而纪楚也给昌河州写信,他之前的随从温淳等人已经到地方了,让他们帮着种植,也不耽误事。

听着这些事,陶乐薇眼睛亮亮的,她就知道相公很厉害,所以她即使她再不舍,也要说:“真的不耽误事吗。”

陶乐薇稍稍叹气:“错过一季时间,就要耽误一年。”

作为昌河州知州,纪楚若不去,那边的心肯定稳不下来。

就算温淳他们很靠谱,但当地人也不是吃素的,没有纪大人过去撑着,珍贵的棉种也不安全。

纪楚道:“放心,我让他们去昌河州下的广宁卫去种了,在那边不会有问题。”

纪楚思虑得周全,可面对娘子的眼神,他还是道:“放心吧,事情都处理好了。”

他当然想去昌河州看看棉种情况。

不过不是时候。

乐薇干脆道:“等我出了月子,你跟李师爷他们就启程吧。”

“昌河州的百姓,肯定早就听说你要去了,倘若一直等着,他们肯定会失望。”

京城的考生们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给家里写信,就能看出他们的态度。

不是陶乐薇不想相公陪伴,而是她知道,那边的事极为重要。

关乎了无数百姓的生计。

自己在家中一切都好,相公不用忧心。

听着娘子的话,纪楚难免有些触动。

他确实是个闲不下来的人。

即便如此,纪楚还是要再等等。

至少等孩子跟娘子都恢复一些,再说出去的事。

商议过后,纪楚离开的时间定在七月初,到时候绵绵也有两个月大,身体也会宫里的嬷嬷婢女们照顾。

到时候他就能放心去任上了。

事实上,不少人还觉得纪楚在家时间太长啊。

三月份去京城述职。

四月中旬回来,然后都到五月底了,还不走?

那可是去当官,有你这么陪着老婆孩子的吗?

晚去一天,就少一天的权力,想想都觉得可惜。

而且昌河州的人都等着你,一直拖着不去,不太好吧?

皇上这次是没给你确切的时间,可也不能这么拖?

得知纪大人赴任的准确时间后,原化州的同乡倒是齐齐松口气。

他们甚至比纪大人本人,更关心他的前途!

谁让他是如今原化州的领头羊?

既然有了确切的时间,该安排的肯定要安排。

家里不用多说,纪家人一向是纪楚的后盾。

娘子在这也能让他放心,等孩子大一些,就可以带着娘俩一起在任上了。

纪楚摸摸女儿的小脸,叹口气,赶紧收拾他的东西吧。

要说原化州如今有了附近几百里内第一座水泥作坊,确实比之前热闹许多。

那五个武器作坊,差事也做得顺畅。

就连张家所在的火器作坊都走上正轨,祝亚祝耘的能力不用说,有他们在,已经能造出手榴弹了。

不过那地方最重要的,还是安全二字,好在张家做事谨慎,对祝亚祝耘吩咐的话都听在心里。

祝亚祝耘还顺便解决了好几个水泥作坊的难关,估计等纪楚走的时候,原化州会有不止一家水泥作坊。

只是这样的行为,让其他人觉得奇怪。

“你们帮别的水泥作坊做事,就不怕纪大人不高兴?纪大人所在的丰抚县水泥作坊,肯定会少很多买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