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京城寅时的天儿像是一幅昂贵的岩彩画, 深蓝、灰白、橘红三种颜色在天空中既分层又黏在一起。

橘红色的朝霞下是灰墙绿瓦,雾蒙蒙的松树背后是一片粉嫩,要是店家能制出这样色彩的胭脂, 必能风靡京城。

襄王年纪大了, 他这样的老人家一贯是觉少的。

可贺云昭还是个少年模样, 如今正是酣睡的年纪, 竟能起的如此早,着实是叫人吃了一惊。

他是知道贺云昭从小念书刻苦的, 但真当这样的辛苦摆在他面前时, 襄王还有些不自在的。

贺云昭提着自己的书袋走在一侧, 她时不时关注祖祖的与一举一动, 走的稍有些远, 怕他老人家累到。

马车跟在身后等着, 要是襄王累了,便可随时上去休息。

行至南街一家包子铺前,贺云昭停下脚步,笑着指了包子铺,“祖祖,就是这家了, 羊肉包子味道极好, 再来一碗羊汤,能把人香个跟头!”

她语气充满了诱惑力,襄王一瞧,这家店人还真是多, 但少有人停留。

四四方方一家小店,门口旗杆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不仔细看都瞧不出是包子的模样。

味道十分香, 扑面而来的热气肉香和葱花的味道叫人食欲大开。

襄王嘴上嫌弃起来,“怎么不在家用好,外面的东西都粗制滥造。”

贺云昭摆好凳子,安排祖祖坐下,她答道:“家里的东西好是好,可吃习惯了也少了些滋味,倒不如出来打打牙祭。”

她娴熟的高声点餐:“老板,要四个羊肉包子,两碗羊汤,一碗……”

“一碗不要葱花!”老板笑呵呵的接道,“小贺公子又来了,功课辛苦不辛苦啊。”

老板身材精瘦,肤色黑,一身粗蓝布衣洗的干干净净。

“小贺公子最近来的少了,还以为是您不爱这口了呢。”

贺云昭笑起来,“哪能不爱呢,好久没吃了可想的慌。”

襄王蹙眉瞧着他与老板说话,大为惊讶,没想到他在外性格竟然如此随和。

包子都是半夜里包好上蒸屉的,只要有人点了,老板就会立马踩上梯子,搬下最上面一层,用手臂长的木夹子捡出包子,四个热乎乎的包子和两碗羊肉汤很快就上来了。

冒着热气的羊肉汤清亮亮的,汤面飘着油花和葱花,贺云昭这碗格外干净些,里面还放了两片小白菜。

书院每十日一休,前几天贺云昭总是能精神百倍的去书院学习,但是到了第四第五天就开始懈怠,她连出门都感觉十分困难。

于是在第四天开始,她会跑来这家包子铺吃羊肉包子。

这热乎乎的包子一吃进嘴,真整个人都精神百倍起来。

她神态轻松的坐在一家看起来寒酸的包子铺里,却仿佛身处宴会泰然自若。

襄王不知不觉间也跟着吃进去了两个包子。

同行的下人们被贺云昭安排在隔壁桌上,也都吃饱喝足,汤汤水水让人身上热乎乎的。

老板有些紧张的钻进后面的小房间里,小声问老婆子,“小贺公子带了一个看起来可富贵的老头来了,后边跟着好多人呢,要不要再擦擦桌子。”

正在捏包子褶的老板娘哎呦一声,她也钻出个脑袋来看。

果然是富贵,那老头那么大年纪了吧!胡子头发打理的都能发光了,往那一坐跟灶王爷似的。

她抬手给了老头子一下,“擦什么擦,人家都吃上了你还去擦!”

老杨头一缩脑袋连忙躲了。

小贺公子是很小的时候就经常来吃了,喝羊汤不要葱花不要羊肉。

小孩看着实在很小,穿的干干净净说话不紧不慢的,旁边还有小厮婆子跟着,照顾的十分仔细。

一开始老板还有些打怵,他家店小,会坐下吃的人很少,好多都是买了回去吃。

有那富贵人家的小厮婆子过来买包子,离老远就扇扇鼻子嫌弃羊肉味。

老杨头每天都花时间把自己打理的干净,生怕人家嫌他的羊肉包子不干净。

小贺公子来了几次,他就额外多擦几次桌椅。

小贺公子习惯挨着门口坐,不冷不热刚刚好。

日子久了,也瞧出来了一点子事来,瞧着小脸阴沉沉的来就是念书不顺心了,哼着小曲来就是心情好。

青葱小少年看着就让人喜欢,老杨每次搭话都不好意思多说什么。

他嘴笨,脑袋也不聪明,但一看这小贺公子就能看出来读书人和一般人特别不一样!

老杨婆子也喜欢这小贺公子,怎么说来着,人家以后是要当大官的,看着就是厉害!

百姓们的思想都十分朴素,喜欢就是喜欢,读书人就是厉害,跟读书人说几句话都高兴。

去年贺云昭在元宵前来了一次,她顺口起了副对子给老杨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