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4页)

相比起顾文淮,另一位探花孟丞就显得过于游刃有余,带几分不该官场新人有的油滑。

她笑道:“顾兄再捧我,那我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有什么不明之处咱们多多讨讨论就是,也不必说什么教不教,我或许还有不少问题要请教顾兄呢。”

顾文淮肩膀一松,知道此事成了一半,他道:“其实我有一事不明,今日院中许多人都很紧张,萧指挥使之死的确是件事,可与我们有什么干系呢?”

贺云昭轻轻一笑,她抬眼道:“顾兄,普通人可以不必在意这些,因为影响到来之时,会波及到他们的那些躲也躲不了,可这里是翰林院。”

“若是认为一件事与咱们没有干系,那么就会渐渐迟钝,到了最后便真没什么干系了。”

萧临是冀州节度使,他掌冀州军权,死的不明不白,此为一件大案!

从萧临的身份出发,冀州是平原地带,连接着晋州东部、豫州北部以及鲁州部分地区,地处黄河下游,西接太行山,是连接中原地区与北方的重要枢纽。

贺云昭伸出一只手,她掌心向上指给顾文淮看,“看,掌心便是咱们大晋,而其他五个手指全部都是外族,呈半包围状。”

地理位置不是沙盘游戏,两方对垒你占北面我占南面,实际上京城离草原很近。

冀州作为军事要地,能够执掌一方的节度使自然是经过一番慎重考量。

萧临此人屡立战功能力卓绝,甚至年纪还轻呢,不过四十出头。

先帝年间曾经改革,消减了节度使的权柄,地方文官能够极大的限制节度使,以达到安稳地方的目的。

首先萧临在冀州是权力顶点的两个人之一,但他本人脾气还不错,被当地文官隐隐压了一些。

到底是谁要杀他这个节度使呢?

“外族入侵搅乱冀州,还是当地发生了什么军变政变,当地的官员还忠诚于大晋吗?亦或是京城人动的手,那么是为何动手,是腾出位置给自己人,还是萧临掌握什么把柄不得不除?”贺云昭挑眉道。

她不紧不慢的提出五六种假设,听的顾文淮冷汗直冒,在此之前他竟从未想过还有这些可能。

贺云昭看着顾文淮瞳孔震荡,她心道还有一种可能,萧临私藏了皇子引来了追杀,这谁能想到呢?

贺云昭话头一转又道:“那再换一种思路,先不去追究为何而死,咱们想一下节度使死后冀州的局势。”

一地的节度使绝不是手下小兵三两个,个个都忠诚的无可替代,事实截然相反,节度使的手下兵将众多,且若是各个顺服朝廷才要警惕,甚至不得不调任他地。

节度使手下精兵强将还人人忠诚,这是不得不反等着‘黄袍加身’呢?

萧临死后,冀州首先要迎来的是当地驻军的混乱,剩下将领必定趁此机会掌权夺利,他们都在争取吃到最大的一口。

但驻军的混乱带来的就是边疆的不安全,冀州与几地接壤,会不会有外族趁此机会南下?

这桩桩件件那个都是朝堂上的大事,翰林院作为‘内相’又如何能逃得过这些?

看不清局势说不出个一二三来便是板上钉钉的蠢钝,说的不和人心意了,人家便认为你是早早站队。

“顾兄可明白了?”

顾文淮呆了,他双眸睁大,唇微微张开,无声的凝固在这种愕然之中。

他猛的吸一口气,震撼道:“我竟如此蠢钝,竟完全未曾意识到这些!”

贺云昭被逗笑了,她无奈道:“顾兄不必妄自菲薄,你本是个聪明人,只是还没适应好。”

顾文淮能够高中一甲第二名,他又能蠢到哪里去,只是初来乍到还不适应朝堂的节奏,于是整个人便显得钝了一些。

若是没有萧节度使的事突然发生,只消在翰林院待上五六日他便能适应这种节奏。

顾文淮连忙起身,又是深深一礼,诚恳道;“多谢贺兄教我。”

“唉?”贺云昭又去扶他,笑道:“顾兄不必客气,你我二人年纪相仿只称名便是。”

顾文淮眼中满是喜悦,他试探着开口道:“那云昭兄?”

贺云昭点点头,道一声“文淮兄。”

……

朝堂上乱相果如贺云昭所说,甚至更加复杂。

因她分析只是客观分析出了多种可能性,都是合理的设想,而在朝堂上还掺杂了诸多个人利益,将局势搅的更加混乱。

在这样的混乱局势中,曲阁老分外强势的力荐京都府左军巡使宋长河往冀州赴任。

甚至未待其他阁老吵上两轮皇帝直接便下令宋长河前往冀州任节度使,同时命大理寺、刑部等衙门整合出一队人马前往冀州调查萧临死因。

原从三品威武将军穆砚代京都府左军巡使,干的好自然可以去掉这个代字,干不好就只能回家吃自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