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第2/3页)
一句话令皇帝与两位阁老都震惊的抬起脑袋,李燧烦的抓抓脑袋,他诧异又不解,“小昭,你慢点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贺云昭扭头看向裴泽渊。
裴泽渊手里端着一大堆的证据,里面有路承炀查到的也有他查到的,身后还跟着一个褐色长衫头戴包巾的中年人。
裴泽渊将手头的证据一股脑的放在旁边桌案上给两位阁老查看。
“何礼平日里没有任何可疑之处,只是从他女婿口中提到何礼在盐政事爆发之后神情惶恐,不久后便投缳自尽。”
“经过多方查证,盐政转运使常裕是由吏部推举,但在吏部衙门内部最开始是由何礼举荐……”
何礼死之前的事情几乎查不到什么疑点,但却从何家查到两箱子金银,底部的印记恰好就是江南汇通钱庄。
汇通钱庄,这个熟悉的名字再次出现在怕裴泽渊眼前,他上一次看到这个印记是在查抄的宗室家中,银票上大多有汇通钱庄的印记。
巧的就是转运使常裕也是汇通钱庄的客户,在汇通钱庄线索断掉之前,裴泽渊直接派人控制了京城汇通钱庄分部的所有人。
虽然晚了一步,账册被销毁,但账房先生被救出来了!
裴泽渊伸手指一指身后的人,“陛下,这就是汇通钱庄在京城分部的账房先生之一,他曾经写过的账册里就包括了给何家的金银等物,何礼就是收了财物才会举荐常裕。”
曲阁老蹙眉看向这瑟缩的账房先生,问道:“那就是说常裕贿赂了何礼才得到了被举荐的名额,上任之后致使盐政大乱,何礼是因心中畏惧才畏罪自尽?”
“非也非也。”贺云昭摇摇手指,她眼中划过冷光,“曲老,您想一下这其中是否有不通顺的地方,汇通是江南的钱庄,转运使常裕是汇通钱庄的客户,可常裕在此之前一直在京城为官,籍贯是忻州,他同江南汇通钱庄半点交集也没有。”
曲阁老思考片刻,“那是转运使常裕实现承诺好银子,上任江南盐政转运使后才通过汇通钱庄兑现承诺给何礼那些金银,可对?”
裴泽渊道:“最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但找到账房先生后却发现汇通钱庄给何礼银子是在举荐常裕之前。”
众人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因为盐政祸起,江南盐政转运使常裕的生平经历都光溜溜呈在所有人面前。
他家境普通,家族并不显赫,不像能拿出这巨额的银子,他同汇通钱庄的关系是去江南赴任后才出现的。
那么有意思的来了,究竟是谁给了何礼这些银子呢?
汇通钱庄如果只是一家普通的江南钱庄,又为何会在裴泽渊查封的时候毁掉自家的账册呢?
裴泽渊拍拍桌上的一大堆的证据,“另外有一件事,上一任转运使同样也是汇通钱庄的客户,账册没拿到,但账房先生可以肯定上一任转运使往汇通钱庄存入了大笔的金银,且不知去向。”
贺云昭抬眼,“所以有人操纵了盐政转运使换任,在盐政祸起后,为了隐藏秘密恐吓何礼,导致何礼投缳自尽。”
话音落下,殿内空无一声。
李燧骤然起身,他额头青筋暴起,怒而拍桌,“放肆!”
操纵转运使换任、贪污盐政银子、贿赂朝廷官员、买官卖官、导致盐政亏空甚至还逼死吏部左侍郎!
桩桩件件都是骇人听闻的恶事,偏偏集于一事上,怎能不令人震怒!
曲阁老与陈阁老对视一眼,两人纷纷起身,肃穆拱手,“臣请陛下严查此事,万不可姑息幕后之人。”
李燧咬紧牙关,“查!”
贺云昭同裴泽渊先出太极殿,曲阁老与陈阁老慢了一步。
她礼貌的寒暄几句。
曲阁老看着贺云昭的面庞,他脑海中猛然闪过什么,便开口问道:“不知殿下对常裕的盐政改革是如何看的。”
贺云昭一愣,随后不赞同的摇摇头,“不论目的如何,他提出改革都是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只是手段不对,没有考虑具体情况,这是极失败的一次盐政改革。”
暂且不论常裕是如何当上转运使的,他本人提出的盐政改革是得到了户部的支持的,户部不少人都认为此举可行。
大晋的盐政实行的是纲盐法,是由盐商来售卖食盐。
每年二月,盐商会从江南转运司投标竞争盐引,这时候他们拿出的不仅是竞标的银子、买盐引的银子,同时还要把盐引上的规定分量的盐税直接缴纳给转运司。
简单来说盐税并不是在售卖盐之后才交给官府,而是他们拿到售卖资格后就要缴纳盐税。
即使盐商有钱,但每年这一笔银子对他们来说还是负担极重,除了一两个大盐商不需要借贷,其余盐商都必须找到人借这一笔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