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二合一(含一章营养液加更)(第2/4页)
虽然不可能说人人都知错就改,从此所有人紧跟司空步伐重视农事,但至少大家多少也是愿意做做配合的,哪怕只是表面功夫呢。
其中重点体现在今年的春耕工作上,其重视程度上升了好几个度不说,不少想要在这个时候搞小动作的,也都将手缩了回去。
而在许昌这边开始安排今年的春耕事宜时,年前被派出去进行税务了解以及催收工作的刘备等人的经历就丰富多了。
在经历了过称帝反贼袁公路地盘而不入,入荆州见刘表后,税收因同为汉室宗亲被拉着哭惨而不得,于汉中听张鲁传教而不信,且税收同样未得,之后经过雍州又被李、郭各自追逐一番,税收又双叒叕没有,最后环大汉中心“税收催收游”来到了最后一站——八成也不怎么待见他们的袁本初地盘。
这一路上,虽然税收是一点也没有要到的,只听了一肚子各个州因地制宜的难处与花钱的地方,但刘备倒也并非全无收获。
比如说更加深入了解了各个州如今的权力情况,比如说亲身体会并学习到了推诿拒绝的一百零八种方式方法。
论结合实践,实际上在来到袁绍这里之前,刘备都已经能猜到对方准备用什么由来敷衍自己了,别问,问就是防御边患呗,多么具有地域特色且合情合的说法啊。
实在不行,再扯一扯黑山贼,扯一扯东汉自中平元年后根深蒂固的内患问题——黄巾。
对方要是表达欲旺盛一点,可能还要添上些许百姓艰难、爱民如子,减少税收……
在听过张鲁的一番传教奉献学说之后,刘备只觉得自己对新鲜事物离谱情况的接收范围大大扩张。
不仅猜到了可能会有的拒绝上交税款的借口,刘备甚至都做好了可能见不到袁绍的准备。
然而借口方面虽然被他给猜对了,见不到却是猜错了。
袁绍还是接见了他们的,虽然前期交流过程大多是对方的臣属在与他们沟通,但至少袁绍也坐在上首不曾离开过,就双方的地位情况来讲,对方也算是给足了面子。
事实上不只是刘备他们对于袁绍的接见惊讶,袁绍这边也有人想不明白自家明公这又是咋了,之前刘备他们还在别的地方时,对方的态度还是一个到时候随便把他们打发了就行,结果到了自己这里,对方却正儿八经的搞上接见了。
难道是有什么内部精英谋士团体商量出来的新计策,但是我没有被归纳在团体内?
反正总不会是明公你真的准备给钱给粮吧,我们瞅着你也不是这样的人啊。
尽管有人想不明白,但谋士里面还是有明白人的,而很快,想不明白的那部分人也就都明白了。
眼看着有关税务的事情上说完了,袁绍主动与刘备cue起了许昌的事情,比如说之前许昌的疫病,而说起疫病,就不得不说波及范围之广,比如说几位九卿,比如说某位被感染的陆姓男子,而提某位陆姓男子,袁绍状似毫不在意的随口问了一句对方跟玉佩的二三事。
话都说到这里,大家要是再不明白袁绍老毛病又犯了,那可就不配当谋士了。
不是,明公啊,你特意搜集的玉佩当时都气的给摔了,怎么现在看起来好像又将人给原谅了呢,距离产生美对你而言就这么至名言、实事求是吗?
不少人是真的不明白,也同样也有明白的,非要说多在意是假的,但要说不甘心那绝对是真的。
四世三公袁氏公子活到这么大,真正可以被称作挫折的统共就那么几件事情而已。
一是自始至终都不顺的兄弟。
二是招来了董卓这头白眼狼。
三是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害了洛阳的家人不说,最后讨伐董卓还失败了。
四就应在了陆离身上。
至于其他诸如宦官、诸如公孙瓒等存在,尽管也并非一帆风顺,可最后到底都被他给攻克了,那么那些磕绊就不再是磕绊,而是成为了印证他百折不挠的功勋点。
虽然说也并不是他看中的人才就尽数归了他,但他对其他不曾选择他的人才,也没有像是对陆离那般下过那么大功夫不是。
说不清到底还有多少的情谊,结合上巨大的沉没陈本,这才是袁绍始终当断难断的重要原因。
某些聪明人甚至还能看得出来,其实这里面的不甘心,还跟陆伯安的选择有关系。
他要是选择刘协,哪怕对方如今没啥实权,可到底还能归因于对方忘不了先帝的恩惠。
可他选择的偏偏是在袁绍看来,哪哪都不如自己的曹操,这不就让人难受了吗。
再小声蛐蛐一下,他们家明公本也不是多么善于决断的人,卡上这么些debuff,被卡住岂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