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2/3页)
宋冬宝一趟又一趟地端菜。
大家一边吃一边说:“这姐弟三人相处得真和谐呀。”
“小南这孩子我是看着她长大的,从小就脾气好,爱读书爱学习,她考上大学我一点都不奇怪。”
“小南还脾气好?”
“好,曾经好过。现在嘛,有时候也挺好的,关键得看你是谁。反正她对我挺客气的。”
“可我听说她性子很直?把邻居都怼遍了?”
“直怎么了?我们就喜欢直的,不喜欢那种虚伪的。邻居之间说话越不注意,越说明大家关系好,那种客客气气的太假了。”
“哦哦。”
记者的到来,把宴席推到了高潮。
好家伙,吃个宴席还能赶上记者采访,这运气也没谁了。
大家伙伸长脖子,竖起耳朵,不肯错过一丝热闹,这以后可都是谈资啊。
胡记者走在最前头。
宋知南一看老朋友来了,赶紧让人端上新菜好生招待。
胡记者客气地尝了一口菜,就赶紧进入采访状态,其他记者把胡记者和宋知南围成一个圈,围观群众再把这些记者围着一个圈,大圈套小圈。
“宋主任,你说得没错,我们简单统计了一下,红星纺织厂共有285名工人考上大学,其中273名是女工。这种盛况别是说青阳市,就是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现在大家特别关心的问题是这些女工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你们纺织厂为此又做了哪些努力?”
宋知南:“这个问题我上次回答过,我觉得主要是女同志适合读书学习,适合考大学。当然,这与她们自身的努力和厂领导的支持也分不开。”
有个记者插问道:“宋主任,有人反映,您去年春节就开始办夜校给女工们开小灶是吗?”
宋知南纠正道:“夜校早就开了,以前叫政治夜校,学习领袖思想和马列主义的,这个,各单位应该都有吧?四、人、帮粉碎后,不用学习政治了,就换成了文化课。我们的夜校是所有人都可以来学,但有的人对我有偏见不来学,不过后来他们也来了。所以,你不能说我专门给女工开小灶,我是开大灶的,愿者来吃。”
有一个女记者硬挤到前排提问:“宋主任,我想请您对这些考上大学的女生说一句话。”
宋知南:“那我就简单说一句吧,我们新时代的女人要有新的‘三从四得’,从政从法从商,得权得利得财得势。”
现场一片哗然。
女记者虽不完全理解,但还是刷刷记下了这句话。
有个男记者尖锐地提出:“你不觉得得权得利得财得势这个提法,是一切朝钱权看吗?这个说法是不是有些庸俗势利?”
宋知南微笑:“庸俗势利的事就交给我们女同志吧,你们继续清高,大家觉得怎么样?”
宋知南也收获了30个杠精值。
在场的女工们朗声大笑:“宋主任说得对,我们愿意庸俗势利。”
她们的宋主任在非公开场合对她们说过:功名利禄如果不好,男人们为什么拼了命地往上爬?它是全人类的追求,女人当然也可以有这种追求。
一切不能男女通用的美德,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美德。
记者们面面相觑。
胡记者率先发声,“我觉得宋主任说得挺有道理,这就是时代新风啊。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就需要这种新风。”
有些记者不屑于跟胡记者这种人为伍,大家现在都在议论,胡记者是宋知南门下走狗。
女记者接着又说:“宋主任,那您能对那些没考上的女生说几句话吗?”
宋知南:“今年的高考是史上最难,因为积累了十一届考生,再加上很多大学没有招生,这就导致考生多学校少专业少,能考上的女生都很优秀,没考上的也不代表你不优秀。
有志于此的,不要灰心,可以明年再战,大学不倒年年考;志不在此的,也没关系,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生有更多选择,是为了让自己幸福。我希望所有的女同志都幸福充实。
你们的生命仅此一份,不可复制,我希望你们要珍惜它,不要让它成为谁的续集,谁的附庸。”
女记者听着这番话莫名地燃起来了,她飞快地记下这段话,打算回去以后好好润色加工一下再发表出来。
在场的其他记者听到这番话,有人蹙眉,有人惊奇 ,更多人是不赞同。
有个男记者不甘示弱,追着要宋知南也给男同胞说一句话,宋知南想了又想,最后只得说道:“我希望男同胞们至死都是完整的好人,希望你们不要违法犯罪,不沾黄赌毒,爱家爱国,少说教多干活,亲自孝顺父母。”
男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