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1978年的春节比往年更热闹些, 宋知南和宋知夏串完了为数不多的亲戚后,就窝在家里收拾行李。

宋知夏的缝纫水平这几年又提升不少, 不过她还是赶不上宋湘,宋湘是真的热爱这行,可惜的是去年招生的学校太少,几家服装院校在河东省没有招生名额,宋湘只能随便选了一个专业。

宋湘为了表示感谢和庆祝,给宋知南和宋知夏各做了一件衣服,宋知南这件中短款呢子大衣是用粉色和灰色呢料拼接而成的,这两种颜色搭配在一起,意外地和谐好看。

宋知南穿上去颇为引为注目,还有不少女生上前搭讪,问这衣服是买的还是做的。

宋知南一律骄傲地回答:“我堂姐宋湘自己做的, 她原来是服装厂的。”

她没想到还真有人去找宋湘, 问她做不做衣裳。宋湘考虑片刻就接单了, 说会在开学前帮她们做好。

宋知南收拾行李累了就跟宋冬宝说话:

“冬宝,小虎和黑米就交给你了, 你一定得把它们给照顾好。”

“放心吧姐, 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它们的,家里也就我们仨相依为命了。”

他好可怜好无助。

宋知南说:“你试试就知道了,一个人住真的特别爽。”

她不明白,为什么宋冬宝年纪轻轻的,怎么就弄出了空巢老人的感觉?

没两天,家里收到了李玉华的信,信中说, 她四年前生了个儿子,但由于大龄生育, 身体受到了损伤,变得大不如前,孩子生下来也不太健康,总是生病,她也没正式工作,手头有点紧,问宋知夏和宋冬宝能不能给她寄点钱过去。

宋知夏和宋冬宝看完信,一齐陷入了沉默。

良久,宋知夏幽幽开口:“几年不来信,一写信就是要钱,这真的是亲妈吗?”

宋冬宝语气怅然:“妈有了弟弟后,更不把我们当回事了。”

他以前以为爸妈因为他跟哥哥是男孩子才重视他们,后来宋秋实下面坏了,他们就把目标转向自己。自己也不行了,妈妈就毫不犹豫地扔下他,所以他们其实重视的不是他们本人,而是他们身上的那个玩意儿。宋冬宝突然也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荒谬可笑。

宋知南安慰两人:“她不把我们当回事,我们也不把她当回事,扯平了。钱是不可能寄的。那是她自己主动选择的生活,她就要自己去承担后果。”

宋知夏下定决心:“是的,钱是不可能寄的,我们还要上大学,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她把信扔到一边,该干嘛干嘛。

两人接着打包行李,宋冬宝在屋里跑来跑去地帮忙。

“三姐,你一定要记得自己的诺言,以后要把我接到省城去。”

“放心吧,肯定会的。”

时光飞逝,很快就到了正月初十。宋知南和宋知夏告别一众亲友邻居,踏上了新的征程。

临走前,宋知南还去拜访了几位老领导。

贺胜男拉着宋知南的手说:“你毕业后要是还回厂里,说不定能当上厂长。”

杨奋斗则说:“小宋啊,青阳市太小了,毕业后还是尽量去大城市吧,好好努力,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

宋知南带着这些嘱咐和叮咛离开了青阳。

宋知夏前往省城东平,宋知南则要去河西省会西齐。

宋知南拎着行李,顺利到达河西大学。

现在的河西大学还没有经过后来的大拆大建,建筑还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校园内楼群低矮,古木参天。

宋知南先去新生报到处报到,再按照指引一路来到女生宿舍。

宿舍在301,八人间,上下铺。

宋知南选了个靠窗的上铺,开始铺床。她在家里的时候让宋知夏做了两副床帘,铺好床后就开始挂床帘。

宋知南正在忙活,忽然听到有人推门进来了,她侧过脸飞快地瞥了一眼对方,进来的女生二十上下,梳着两条刷子似的短辫,圆脸大眼,一笑起来有两个好看的酒窝。

女生主动打招呼:“同学你好,我叫王琳,中文系的。”

宋知南一边干活一边回答:“我叫宋知南,跟你一个系。”

王琳对宋知南的床帘很感兴趣:“宋同学,你这帘子在哪儿买的?又好看又方便,我想买一个。”

“我姐做的。”

“哇,你姐的手好巧,我回去也要让我妈做一个。”

继王琳之后,又来了一个又矮又瘦的女生,看上去年纪挺小他,也就十六七岁的样子。

女生衣着破旧,举止拘谨,她怯怯地看了宋知南和王琳一眼,似乎在犹豫怎么打招呼。

宋知南主动跟她打招呼:“这位同学你好,你看着挺小,是应届生吧?”

女生连忙点头,“嗯是的,我叫张小凤,今年17岁,我来自河西省林城市西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