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4页)
宋知南听罢,仰天长叹,“这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啊。”
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作家的身份地位堪比后世的明星。所到之处大家都捧着敬着。
写作虽然也是艺术,但又不像音乐美术有基本的门槛,它的低门槛就导致是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当作家,很多人把创作冲动当作创作才能。
俗话说,树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
作家多了必有水货,而且大部分人都是水货。有些人的作品充满了腐朽的登味。他们的作品你要用火一烧,都能闻到里面的腐臭味道。拿到太阳底下一晒,上面密密麻麻都是三个字:吃女人。
他们欣赏、玩味着女人的苦难,怀着某种不可告人的心理咂摸、品鉴着女人受害的过程,他们热烈赞扬着女人的无私奉献。
他们吃女人吃得理直气壮,吃得津津有味,观众也喜欢看他们吃,你要是不吃有人还不习惯,骂你为什么不吃?
宋知南的女主角还没反过来吃男人,她只是浑身长满刺不方便被吃罢了,就有那么多人骂她。
看来,整顿文坛这事真是任重而道远啊。她得抓紧时间努力了,千万不能让这些小登老登们占据文坛。
思想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领,别人就去占领。
四人在路口分别,大家约好下回再聚。
李群英临走时还不忘催稿:“格羽,你还欠我一首诗。静林,你欠我一个短篇。”
两人笑着回应:“放心,忘不了。”
李群英催完两人,转脸对宋知南说:“我这人有人情味,你刚来我也不催你,不过我建议你安顿好以后就赶紧写吧。你要是不多写,我们杂志约不够稿,就得拿赵伯玉黄宁之流的文章来凑版面,你甘心把版面让给他们这种人吗?”
宋知南无言以对,你比直接催稿还狠。
宋知南在吴总编的催促下,办理了正式的入职手续,并回了趟学校迁户口。
与此同时,宋冬宝也准备带着四狗一猫来首都。
宋知南忙着给狗垒窝,给猫做猫爬架。李叔和黄阿姨带着要文也过来帮忙。
宋冬宝到首都那天,艳阳高照,晴空如洗。
宋冬宝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什么都稀罕,他感慨道:“首都不愧是首都,连天空都是那么好看。姐,我要多拍点相片,拿回家让大家伙都羡慕我。”
宋知南说道:“你再呆几天就不会这么说了。”
第二天,宋冬宝就尝到了被大风猛灌的滋味,宋冬宝一边吐着嘴里的沙子一边说:“首都不愧是首都,喝风还送佐料,这沙子可是内蒙来的。”
宋知南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宋冬宝在首都呆了四天,宋知南陪他去逛了承天门、长城和颐和园,宋冬宝带着一沓照片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三姐,你以后能不能把我调到首都来,我想离你近些,照顾你。”
宋知南说:“以后再说吧,调动工作可是件大事,咱们上头没人。”
“我懂我懂。”
自从家里有了猫和狗,要文小朋友来得就更勤了。
宋知南干活她帮忙,宋知南溜狗,她跟着。有时,两人还一起玩游戏。
小孩的精力是真旺盛,怎么玩都不累。
宋知南玩累了就会换个游戏,“现在,咱们玩喂猴子的游戏,我是动物园的猴子,你是游客,你喂我吃东西。”
要文一听说喂猴子,立即兴奋起来,不停地拿点心和零食喂宋知南,宋知南吃撑了,她还意犹未尽。
宋知南这只“猴子”只好说人话:“猴子吃撑了,不能再吃了。
第二天,要文推着她的小车又来了,她的车筐里装满了吃的,郑重其事地说:“南姨,我叫要文。”
宋知南笑着说:“我知道你叫要文呀。”
要文摇头:“妈妈,要文。”
宋知南:“……”
李群英你是个狠人儿。
要文传完话推着小车回家去了,正好李群英要出门。要文说:“妈妈,你要记的哦,星期天要带我去看真的猴。”
李群英笑道:“妈妈这个星期天就带你去。你南姨要写作业,你不要总去找她。”
宋知南也不当猴了,开始准备写作。
最近一段时间杂事太多,把她的生活节奏都打乱了。
她坐下来开始写,一向流畅的思维竟然出现了卡顿。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脑袋被大风吹坏了?
宋知南只好翻出以前记的笔记,看看能不能找点灵感。
宋知南正在抓耳挠腮地“写作业”。
吴总编的电话打到了隔壁,通知她去参加记者招待会。
今年3月全国开展了“全民讲文明”礼貌月,这股风自然也刮到了文化界。
宋知南简单收拾一下坐公交车过去。她到达现场时,发现格羽和罗静林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