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4/6页)

乔家那边儿的回复很快。

也不知金三万是怎么联系操作的,反正杨蔓娘看完房子的第六日。

金三万便一脸笑容的再次登门,告诉她乔家那边同意了,观音桥的宅子连同里面没有带走的家具都一并卖给她,价格也没有再变,就按着杨蔓娘之前说的六千五百两银子。

杨蔓娘对此自然是没有意见的,之后,乘着老二杨士林和老三杨盼娘都休息的日子,杨蔓娘带着两人一道去新宅子验房之后,签了买卖契约,又和金三万一起去开封府衙备了案交了税。

又单独付给了金三万三百一十两的佣金,前前后后,一共花了六千九百一十九两银子,算是彻底的买下了这座一亩半的宅子。

看着地契上鲜红的开封府衙的戳印,杨蔓娘深深的呼了一口气,心头涌上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和满足感,穿越八个半月,她总算拥有了这辈子第一套房。

“大姐,你快掐我一下,告诉我我这不是在做梦!”

头一次听说这种要求,不过杨蔓娘自然从善如流,掐了老三的小脸儿一下。

“啊!”

杨盼娘顿时一声尖叫,尖叫过后抱着杨蔓娘,一脸兴奋的又蹦又跳。

“哈哈哈!是真的!咱们真的有宅子啦!”

在文绣院学艺快三个月了,加上家里的条件好了,杨蔓娘给她的零用钱又足,所以这段时间杨盼娘不光长了个子,脸上也长了不少肉,倒是显出几分婴儿肥来,显得小骷髅眼也没那么大了,瞧着就可爱讨喜。

“阿弥陀佛!我简直不敢相信!哈哈哈,咱们以后再也不用搬家啦!”

杨盼娘打量着这座漂亮的新宅子,忍不住双手合十念了句佛,眼神亮晶晶的。虽然,之前租住的西水门的那座宅子也是二进的,位置好,摆设也一样的讲究。

但,租的和买的又怎么能一样呢!这可是永远不用搬走的房子呀!

一旁的老二杨士林虽然表现得镇定一些,但也没有好多少。一张稚嫩的脸上,也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对了,大姐,咱们的之前租的西水门的宅子还没到期呢,现在就要搬过来吗?”

这几个月伙食好,杨士林也抽条儿长个子了,站在一起比杨蔓娘都要高半个头。而且,因为青春期变声得缘故,嗓子也成了公鸭嗓。那粗噶的声音一开口,让一旁的老三杨盼娘捂着嘴儿嘿嘿直乐。

“唔。”

杨蔓娘倒是没有注意到兄妹俩的小官司,沉吟了片刻摇了摇头,对杨士林道:

“先不搬,金牙人说这座宅子是前年秋天修葺的,房顶墙面都专门请了修屋匠来维护修缮过,虽然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我瞧着正院的抄手游廊的石阶有几块松散了,正院的花木也需要修剪浇水,还有大门处的石狮子和旗杆也需要换掉,这两日你不忙的时候,去桥市找几个木竹匠人来,全部收拾妥当了咱们再搬进去。”

在大宋,各行各业都被分的很细。

比如家里的宅子,就有专门维护房屋的人,修整屋宇、泥补墙壁和家里的风雨连廊,在民间也叫这些人木竹匠人或者园丁。每天早晨,汴京的桥市和街巷口都会聚集一群这样的木竹匠人,供有需要的宅子主人雇佣,有点类似于现代跑单帮的装修工人。

“大姐,咱们还是别去桥市找人了。我前些日子在文绣院听于小娘说,她本家舅姥爷家里当初修缮房子,找的就是跑单帮的木竹匠人,结果修缮的最后一日,家里丢了好几件预备过年穿的新衣裳,还有一罐子盐和肉,她家再去桥市找那个人,人家都不见了,后来,报了官也没找到,一家子为这事儿都怄了好久呢。”

杨盼娘皱着眉头,不放心的道:

“不然,咱们还是去附近的行老那儿找人收拾宅子吧!”

所谓行老,便是家政中介。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很多事情都习惯雇人,自然催生出庞大的家政服务群体,行老和牙嫂便是专门的家政服务中介。

几乎每条街上,都有专门的行老和牙嫂,受雇于行老和牙嫂的服务人员数量也很庞大,可以提供的家政服务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比如洗衣衣裳、缝纫,刺绣,烹饪,维护房宅,修剪花园,喂养宠物,打扫宅院,婚庆服务,酒楼游船轿子牛车的预订等等,五花八门的,基本上可以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百分之九十的需求。

可以说,在汴京,只要你荷包里有足够的银子,就不必担心买不到妥帖的服务。行老那里不但可以随时随地雇佣到人,而且,这些服务人员都在行老和牙嫂那里登记了身份和住址,交了保证金的,主家也不用担心会被偷了东西提桶跑路。所以,相比于跑单帮的木竹匠人,这些受雇于行老和牙嫂的木竹匠人,则更为可靠和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