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一更)(第3/4页)
在风中,又忽然窜出了一个高高扬起的声音,模糊地传入了他的耳中:“捷报——”
“前线!凉州捷报!!”
那个声音在一瞬间吸引过去了所有人的注意,却不曾托举住刀锋,让它得以慢一些落下,而是如期斩落了袁绍的头颅。
他觉得自己是被假冒的皇帝猜忌,打落尘埃之中,可现在,是他袁绍“高贵”的头颅落在了尘土里,却未能再惊起其他的议论。
只因凉州的军情,远比袁绍草草收场的谋逆,更能牵动洛阳众人的心绪。
那报信士卒沿途高喊着的“捷报”二字,像是为那已越发看不出火烧痕迹的洛阳,又注入了一份生机。
陛下原本都已准备起行重返河内坐镇的车架,都被这战报拦了下来。
先前从河内折返的时候,贾诩让人先一步送回的战报,其实已经送到了刘秉的手上。
但他也没料到,这后续的战报会这么快!
马腾马超父子愿意倒戈,向韩遂出手,为吕布他们前方开道,确是意味着,韩遂很难靠着藏回榆中拖延战局。
可这……这也太快了。
“不奇怪。”荀彧在旁说道,“凉州历年间的战事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速胜,要么是持久围城,几乎没有其他情况,早年间段太尉打羌人,也只是因一路追击,非要把对方族灭,才会有接连三月作战。马腾又先被吕将军俘获,阎行也被擒拿,只剩韩遂,便是独木难支,不快才奇怪了。”
“但陛下需知,这并不意味着凉州已完全由洛阳朝廷把持,只是少了马腾、韩遂这两路叛军,董卓也无法联络凉州向并州进军而已。”
刘秉点了点头:“我知道。历年来朝廷调拨凉州、用于征讨羌人的钱款不计其数,却始终无法根治其祸,归根到底,还是凉州势力林立,羌人之中也有部落之分,朝廷政令无法准确下达至乡里,所以表面上看已偃旗息鼓,实际上随时可以酝酿出新的灾祸。”
段熲为什么厉害,因为他基本是一边打,一边征用本地的羌人,虽然财政开支依然不小,但损失的人口大多不是汉军。可就算是这样,凉州依然叛乱频频。可想而知,就算吕布在此战中表现惊人,势必会变成凉州境内广为传颂的传奇,此地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解决。
语言不通,地域贫瘠,远比各部落怀有野心,更能解释他们的表现。
若想要凉州长治久安,还得从前两者上面下手。
不过……
“对于当下的局势而言,能做到你说的少两路叛军,截断董卓后路,已足够了!”刘秉面露振奋。“朕已完全可以想到,董卓收到这消息后会是何种反应。”
董卓这退路一断,便只剩关中一处地方可用。
他若要图谋反击凉州,吕布新胜,绝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他若要联络益州,那益州牧刘焉,也不是个任人宰割之辈。
他若要极力发展关中,以抗衡洛阳朝廷,刘秉自认不会输给董卓的速度!
他自己确实不通军事,也不能说对治国处处精通,但他知道什么叫选贤举能,什么叫良才当归其位!
可董卓真敢将信任交托给百官吗?真敢用好刘协这个皇帝以誓师作战吗?他又真能面对麾下凉州士卒的质问吗?
“文若!”刘秉手握着这份战报,离席而起,“朕想亲自,前往前线犒军。”
“陛下……”
“让马腾马超这些弃暗投明的凉州叛军还朝,就失去了一份对当地羌人的约束,反而容易让董贼找到机会。吕奉先威服凉州,悍勇之名广播,更不能离开此地。所以他们都该留守此地。”
“但朕合该见一见这些不顾生死,闯入凉州作战的悍将,见一见凉州的忠臣之后,见一见那知情识趣、向朝廷俯首效忠之人,让凉州,起码在平定董贼前,不再有何处生乱,也让将士知道,朕心中并非只有司隶百姓……”
也有这凉州众生呐。
他笃定地说道:“你放心,在离京之前,朕会将此间诸事安排妥当。此次前往凉州,有子龙随行,还有这被荥阳王夸赞连连的陷阵营,朕无虑也。”
荀彧自怔然中回神,拱手答道:“拨给凉州戍兵的军粮,以及陛下出行的一应物事,都由臣前去筹备。”
陛下离京看似荒诞,但袁绍刚死,余威仍在,洛阳的屯田耕作一应如常,确是前往前线犒军最好的时候!在这两方朝廷对峙的时候,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
这条天子出巡的消息,不仅让洛阳又一次炸开了锅,先一步由报信的士卒将其传至凉州后,更是引得此地兵马震动。
吕布才自送信董卓一事中,找了些乐子,便听到了这样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连忙伸手扶正了自己的冠冕,轻咳了两声,以示神色端正,看得一旁的贾诩好笑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