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我不是闲人啊,我有很多……(第2/3页)

“……六司?”平安也觉得自己异想天开了,这不是无限循环吗?

“那就在京察之前,先搞一个科察。”平安道:“反正不能任由他们乱来。”

郭恒未置可否,只是挂起毛笔,带他去食堂用午饭。

大部分朝代都有为官员提供工作餐的惯例,大雍也不例外,大凡衙门里都有公厨,当然,堂官们吃的是小灶,要比下属官员丰盛得多。

从吏部玩了一圈回来,也到散衙时间了,陈琰发现这孩子在翰林院别的没学会,先学会了混日子,每天都能找借口打发时间,到各个衙门蹭饭吃。

今天二师祖带去吏部了,明天大师祖带去都察院了,回来还要评比一番,哪个衙门的食堂最好吃。

陈琰都懒得说他了,只要别闯祸,按时完成功课,爱吃什么吃什么去吧……

次日,郭恒要去内阁议事,给他留了一张草纸,提笔在题头处写了“天、人、乙、上”等十个笔画简单的字:“各写十遍,回来查你。”

平安乖乖应着,目送他离开了签押房。

郭恒的签押房在三堂,正房明间为过厅,中间设宝座,以备天子三年五载的来上一回。西侧藏书,东侧是里外两间的套间,存放重要的书籍和公文,给掌院学士办公的之用。

二师祖不在翰林院的时候,平安就收敛多了,外间偶有书吏进出,他就呆在里间写写画画,等着老爹从库房出来带他去吃饭。

还不到晌午,听道门口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抬头来看,正看到一个身穿褐色氅衣的中年人,身材高挑,剑眉入鬓,身后还跟着个青衫老吏。

中年人手里拿着几卷文书,疑惑地问:“你是谁家的孩子啊?”

身后的“老吏”伏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

平安见他们还算面善,好心提醒:“我爹说,签押房闲人免进的,你们快走吧,我权当没见过你们,不用谢!”

中年人略带笑意:“既然闲人免进,你为什么在这里?”

平安道:“我不是闲人,我有很多功课要做。”

中年人微哂:“巧了,我也不是闲人,也有很多功课要做。”

说着,他打发“老吏”退下,竟大喇喇地坐在郭恒的位置上,翻看手中的文卷。

平安朝外间看去,有人来管管吗?你们主官的位子被人占了。

“别看了,我能在此处畅通无阻,自是无人敢管的。”那中年人道。

平安被猜透了心事,有点尴尬的收回目光,继续写字,心里暗自揣测这位“不速之客”的身份。

片刻,老吏从外头进来,奉上一盏茶水,垫上一方软靠。

中年人抬眼一看,不由咋舌:“好丑的一笔字啊,白瞎了这么好的纸。”

平安心想,不管这人是谁,也太没礼貌了,于是翻了个白眼。

中年人微微一怔,这小娃娃有点意思,居然会翻白眼。

随即拖过桌角的砚台和松烟墨,一圈一圈的慢慢研磨。

“你这墨就磨的不好。磨墨就是磨心,不能过轻过重,更不能过急过缓,磨一池好墨,心才能静,字才能写好。”

平安托腮看着眼前的中年人,只见他从笔架上摘下一只笔,在手里的文卷上用蝇头小楷做批注。

“大叔,您这么大岁数,也要做功课吗?”平安道:“我爹说等我到了二十岁,就没有功课了。”

中年人头也不抬:“你爹骗你的,什么年纪都要做功课。”

“……”

“真是人心险恶啊!”平安道。

“嘘——小点声。”中年人道。

平安捂着嘴点点头。

中年人目光瞥见宣纸下头的一角,露出一张巴掌大的票券,上书“凭票兑换二等糖果三斤”,上头盖着“陈记糖坊”的印章。

“这是什么?”中年人问。

平安不答,而是从小书箱里拿出一根棒棒糖:“大叔帮我磨墨,我请大叔吃糖!”

“大胆!”守在门口的青衫老吏几乎是冲进来的,刚欲呵斥,被中年人用目光制止。

中年人表示拒绝吃糖,捏起一张票券再次追问:“你给大叔讲讲这糖票吧?”

平安收起棒棒糖,道:“在我们老家,各大店铺都用这种票券,支持全国兑换,便于携带。”

中年人早就听说过,在富庶的江南一带,这种“代金券”模式早已不是新鲜事。

他明知故问道:“一袋糖果罢了,有什么不便携带的,还要用票券兑换?”

平安道:“因为朝廷动不动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铜钱,只能用纸钞,于是各行各业都开始用这种票券了。”

平安说着,提笔蘸了蘸新的墨汁,再往纸上写了两个“人”字,咬着笔杆问:“这样有没有好一些?”

中年人瞥了一眼:“嗯,这下不但可惜了纸,还可惜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