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焦点转移大法

三楼临窗的雅间,将明时坊鳞次栉比的街道尽收眼底。

中年人凭栏远眺,看着贡院大门前的广场上,各省的旗帜在早春的寒风中飘摇。

贡院三声炮响,龙门已开,举子们以省为单位缓缓走进贡院,正在验明正身。

今年是景熙四年,他登基的第五个年头,每一场抡才大典,他都会亲至贡院,京察之后必然出现大量职位空缺,他无比渴望人才。

这家的炙羊排果然名不虚传,外焦里嫩,香而不膻,可惜平安牙口不好,啃得口水唧唧也没啃下几口肉来。

吴用看不下去,用一把短小的刀剔下来喂他。

“谢谢老爷爷。”平安道。

吴用无奈道:“嘿,您可真会论辈分。”

平安想着,一会儿也要给祖父祖母点一份,再多点一份打包回家给爹娘尝尝。

“大叔,虽然羊肉很好吃,但还是劝您不要顶风作案。”

“诶呦祖宗。”吴用忙不迭将剃下来的羊肉喂进他嘴里:“吃都堵不上你的嘴。”

“这次京察力度空前,连我小孩子都知道。”

嚼嚼嚼……

“虽然您跟我二师祖是朋友,但我二师祖很公正的,不会顾念私情的。”

嚼嚼嚼……

真香!

“我怕什么,我家的银子又不是贪墨而来。”皇帝道。

“我爹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层楼十几个包厢,大包二十五两,中包十八两,小包十两,没有三百两是包不下来的。谁家好人花三百两银子看举子搜检呀?即便您钱多得花不完,这种时候也应该避避嫌,为底下的官员作表率嘛。”

吴用又喂了他一大口:“看把你操心的。”

“嗯,说的有理,我以后注意。”皇帝点头道。

平安不再说话,专心享用美食。

“你二师祖……”皇帝道:“我很担心他。”

平安笑道:“最近大家都在担心自己,难得有人担心他。”

皇帝道:“他这次京察动作太大,眼见着要遭人攻讦,只怕在京城待不下去了。”

平安道:“您官比较大,跟皇上说说,别让他走。”

“舆情汹汹,皇上能堵得住御史言官的嘴吗?他又是个耿介且重惜名节的人,一旦遭到弹劾,必然会上书请辞,以示自己不恋权位,皇帝也只能留他三次。”

因为大庸特殊的科道制度,自建国以来,七品给事中搞倒的大人物还真不少。

平安不假思索道:“舆情很好处理的,可以用焦点转移大法。”

皇帝回头细听:“这是何意?”

平安道:“就是爆一个更猛的料把御史言官的注意力转移开。”

这话不知怎么戳中了吴用的笑点,咯咯咯笑了几声:“可爱。”

皇帝却将目光转回窗外,陷入思考。

“诶呀!我祖父祖母还在楼下等我。”平安总算想起来了。

皇帝给吴用递个眼神,吴公公便遣了两个侍从下去说明,让二老不要担心。

……

两个魁梧大汉立刻下楼,见二老果然急坏了,拱手抱拳道:“二位久等了,孩子在我们手上,不……”

话还没说完,陈老爷一把握住了他的手,哆哆嗦嗦地说:“原来是道上的兄弟呀,不知我儿做了什么得罪了诸位,我先替他赔个不是,所谓祸不及妻儿,你们别动孩子,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倾尽家财也一定满足。”

对方可是有编制的锦衣卫,闻言皱着眉头将手抽出来:“我们要你钱干嘛?”

陈老爷心想,不要钱就更麻烦了:“这样吧,你们拿我这把老骨头,把我孙子换出来,我儿是个孝子,一定会满足你们的,孩子太小了,胆子又小,你们把他放了吧。”

“他胆子小?”那锦衣卫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他,胆子小?”

……

“我胆子小,不想学。”平安道。

“养国子之道,乃教之六艺。”皇帝道:“骑射是一门很必要的学问。”

皇帝最近开始关注他忽视三年的小儿子,这孩子既没有他大哥的夙慧,也没有他三哥的稳重,他……还算瓷实。

所以他想,可以教他弓马骑射,强健体魄,磨炼心智,免得总像粮仓里逃出来的小耗子,堂堂皇子,怎可做畏畏缩缩小人之态呢?

平安这孩子他是真喜欢,敢朝他翻白眼,敢说他顶风作案,若能跟“胆小怯懦”的珉王结个玩伴,必然是极好的。

骑射虽然好玩,但平安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我补习班已经很多了,每天早上都起不来。”

“补习班又是何意?”皇帝不解。

“我爹每天带我读书,但他只教《诗经》、《易经》和《尚书》,他忙起来,就送我去大师祖家学《礼记》和《春秋》,每当休沐还会送我去二师祖家练字,晚上还要温习旧书。”